由于网络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及时性、开放性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人们希望网络可以打破政府的权力和知识垄断,打破经济势力对网络的控制,从而把人们带入一个拥有广泛政治参与的更加公平和公正的社会之中。然而,与传统媒体一样,网络的发展受到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控制,它的发展并不是自由和随意的。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Mark Slouka)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
网络所具有的自由开放等民主社会形成的重要条件,使人们对网络的发展寄托了乌托邦的幻想: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不受传统媒体的种种限制;在网上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受现实社会的种种约束;网络实现了参与制民主,人人都可以共享政府信息,影响政府决策;网络实现了网民与政府对话的平等性,限制了政府官员的权力,使政治分权成为现实;网络将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自由和平等的民主国家……
然而,一些学者对这种乌托邦幻想提出了自己相反的意见。美国的传播学家麦克切斯尼认为互联网并没有带来自由和民主。原因是,网络政策是政府和商业媒介联合制定的,而不是公众讨论的结果;巨型媒介公司的独特优势,使网络逐渐被整合到巨型媒介公司之中。“互联网是一个民主媒介的观点——因为对公众来说它仍然接近平等的内涵——似乎很难成立。一个市场驱动的数字通讯系统似乎只有可能加剧阶级分化。”网络带来的自由感和平等感,使人们把网络与民主的社会理想联系在了一起。然而,网络只是一种实现民主的技术手段,是中性的,它可以为不同的目的服务,但本身不提供价值判断和导向作用。技术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是相对等的,技术并不能自行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技术和科学不是独立的可变因素,它们是某个社会体系和某个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网络民主的发展要受制于多种社会控制力量。
社会控制的概念
社会控制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艾德华·A·罗斯于1901年在《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来的。社会控制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互联网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为人们发展互联网技术提供行为模式,以及对偏离和违背互联网技术规范、社会规范的行为所采取的调节、引导和限制的过程。
从社会控制的来源看,它包括内部和外部两重控制。因此,从广义上来说,网络传播的社会控制过程同样包括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网络传播的内在控制包括网民受到社会规范控制、网络信息泛滥下的信息控制和网络传播的环境控制三个方面。网络传播的外在控制包括硬控制和软控制,其中硬控制包括行政控制和经济集团的控制,软控制指传统媒体对网络的控制。
网络信息泛滥下的信息控制、经济集团的控制和传统媒体对网络的控制三方面,能够凸显网络民主的发展受到的有形和无形的限制。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分析。
影响网络民主实现的社会控制力量
1、网络信息泛滥下的信息控制
网络以低廉的价格和快捷的服务,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选择方式。然而,这些过量的信息使很多人在选择时无所适从,从而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时间,而人们希望了解的政府信息和向政府反馈的信息及提供的意见却很难看到。许多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并不更新,反映的意见却没有专人来管理,本意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的“电子政府”成了一个摆设。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度不断降低,娱乐成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而衡量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尺度,主要是公民在政治问题或其他敏感问题上的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表达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了公民对网络上自由的滥用,公民滥用自由的结果,是将有用信息淹没在垃圾信息之中,同时妨碍了人们进行自由判断的权利。
2、经济集团对网络的控制
麦克切斯尼认为,美国巨型媒体时代华纳、迪斯尼和新闻公司,在不增设海外机构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在全球扩张业务,以增强集团发展的活力。因此,网络在跨国媒体集团扩张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美国,政府官员、巨型电信公司和计算机公司联合制定了关于网络私有化的政策,公众的意见被排除在外。而“20世纪早期公共利益游说者关心的互联网问题——断言互联网将走进穷人和工人阶级家庭——已经被互联网发展的大潮推至边缘。”公共利益游说者在网络商业化问题上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并且承认了网络的商业化取向。
商业化是以自由市场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而自由市场被认为是最自由、理性、公平和民主的市场,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市场原有的经济力量的控制。在美国,政府负责制定网络和数字通讯的政策,并使之有利于商业利益,而不是代表公共利益。因此,自由市场是保护少数人利益。网络在自由市场中必然会被整合到大型巨型媒介公司中,为商业利益提供服务,而把穷人和弱势群体排除在应得到的权力之外。“过去发生的一切已经说明,巨型媒介公司完全能够将互联网整合进它们建立的媒介帝国。当互联网从许多方面对我们的生活进行革命化时,它却丝毫不改变现存的媒介权力拥有者的地位和本质。”
3、传统媒体对网络的控制
将目光转向我国,我国传统媒体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也纷纷建立了网站,如新华社的新华网、《人民日报》的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络版、南方报业集团的南方网等。由于我国传统媒体享有政策资源、原创新闻信息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传统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可以直接移植到它的网站上,所以传统媒体网站这种极大的背景优势,是商业网站或其他类型的网站难以达到的。他们整合各方面的社会资源,运用充足的资金进行发展。
网络只是传统媒体借以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新载体,而并未成为促进民主的一种独立的技术手段。在这种状况下,民主的实现与否与网络本身已无关联。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仍然被控制在掌握传统媒体手中。网络的发展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离真正意义的民主,距离还相当遥远。“人们虽然拥有许多以前没有的选择和发表的虚拟自由,但仍然处于所在地区社会控制的大‘网’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研究,绝不会因为出现了自由因特网而终结,战斗正未有穷期。”
参考文献:
①[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71
②[美]罗伯特·W·迈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M],新华出版社,2004;236,188,235
③《未来学家托夫勒谈未来》[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9第12期
④钟玉英、王举兴,《论网络时代的社会控制与政府角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⑤廖云,《试论网络传播中的社会控制》[J],《泰山学院学报》,2004 第4期
⑥[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商务印书馆,1988:159
⑦陈绚,《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M],新华出版社,2002:95
⑧陈立丹,《网络传播与知识经济》[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