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后劲乏力,中国互联网在耗光了最初的激情后,也在开始全面减速。这个曾与美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的新兴产业,在经过短暂十年的竞跑后,已经疲态毕露,而与对手的距离也渐奔渐远。
从表面看,国内互联网还是一片繁荣:网民数量达1.37亿,超过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互联网经济(包括电子商务、游戏、语音IP、搜索、网上银行等)总量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经济总量的5%;而网站数量之多,也在十年前无法想像……
但一个产业的衰变,已于无数的细节之处露出了端倪。在种种貌似繁荣的景象之下,巨大的危机正在悄悄涌来。
一个明显的征兆是,除了百度、腾讯等极少网站外,国内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断下降:新浪、搜狐、盛大等网站最近三年的财报数字就是明证。
同时,代表创新能力的Web2.0网站也同样处境艰难。裁员、兼并、倒闭等现象接二连三。而在过去两年的海外上市浪潮中,分众、如家、新东方等与传统行业关系密切的公司已经完全取代了互联网。
历史的轨迹更是明显。
上世纪末,丁磊、张朝阳、张树新等第一批互联网先驱满带理想而来。他们带来了新的工业革命的声音,也从美国带来崭新的游戏规则。中国互联网第一次与美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但在经历寒冬之后,这些理想开始在现实中逐渐磨灭。SP拯救了中国互联网,但也揭开了中国互联网所有不幸的开端。传统产业所有的不良风气,从此都可以在互联网找到痕迹——抄袭盛行,创新不够;作弊成风,流氓成性;资本源头污浊,下游链条急功近利;动作扭曲,游戏规则沦落……种种事实都在告诉我们,那个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激情和理想已成为遥远而悲伤的记忆。
这到底是这是互联网的悲哀,还是互联网的必然轨迹?我们该如何评价互联网十年?我们该如何直面未来?
也有乐观的声音在告诉我们:互联网的技术变幻依然远远超过其他行业。而且各个技术领域的融合之处,也可能产生无穷变数。
但前提是,要脚踏实地,改变现在的浮夸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