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2.0掀起的新一轮浪潮中,我们却难以看到类似的创新。可以说,“中国式抄袭”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尽管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部分源自美国,但阿里巴巴、携程、腾讯等基于本土的模式创新和改造,多少还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然而,在Web2.0掀起的新一轮浪潮中,我们却难以看到类似的创新。可以说,“中国式抄袭”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国互联网却在创新与抄袭之间,陷入了痛苦抉择。
本土模式:洗不尽“原罪”
实际上,即使在中国互联网最初期,大部分商业模式依然来自海外。但是,这一现象曾在2000年前后得到了改变。
当时,随着全球互联网浪潮跌入低谷,美国互联网企业的神话也迅速破灭。国内互联网公司不得不艰难摸索,独自摸索新的盈利之路。随后,SP、网游等带着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脱颖而出,使中国互联网创造了多家公司海外上市的辉煌。
然时过境迁之后,中国本土模式很快走上了下坡路。中国SP行业正处于崩溃边缘,网络游戏行业的竞争形势也在恶化。
很多人把这种衰落归疚于两大商业模式本身:名不正言不顺,其行自然也不远。
这在SP行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个诞生仅6年的产业,因为掠夺过度,却似乎走到了产业的尽头,从事SP产业的年轻员工“灰头土脸”,甚至羞于启齿所从事的行业:“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许多消费者把这些最恶毒的评价放在SP公司身上;捆绑、陷阱、群发、抄袭、自消费等种种无耻行为也被“秋后算账”,频频遭遇消费者和媒体曝光。
“一个年轻的行业,一群年轻的人,怎么会变得这样邪恶、灰暗和无耻?”某SP从业人士感叹说,唯一答案就是:“SP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
导致这种“原罪”的根源则是利益驱使和垄断体制。按理说,SP应该成为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但由于监管缺失,SP从一诞生起就被运营商视为自家后院,并最终沦为运营商的帮凶。
随着网络游戏的风生水起,所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同样引起人们的警惕:玩家因为网络游戏PK而导致真人火拼的暴力案件时有发生;铜须门事件也把网络游戏是否冲击社会道德的争议推上了风口浪尖;玩家因沉迷网游而荒废学业和工作的事例屡见报端……
一方面,中国网络游戏的用户“井喷”式的增长为国内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巨大收益。另一方面,网络游戏也再被推上道德的审判席。
当然,中国本土互联网模式也不乏一丝亮色。阿里巴巴、携程等公司在传统产业的土壤中酝酿出各自的商业模式。尤其是阿里巴巴,甚至以一己之力,解决了中国电子商务难以破解的诚信难题。
遗憾的是,善于抄袭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却极少有人愿意去抄袭阿里巴巴、携程的商业模式。
中国式抄袭何时了?
与中国互联网不思进取相比,国外互联网近几年却日新月异,商业模式不断翻新。竞价搜索、Skype、SNS、博客、视频……随着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互联网企业的真正价值也在日益凸现。
但美国人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的各种模式都能在中国找到几乎雷同的翻本:Myspace成功后,国内就涌现出20家以上模仿的互联网企业;Youtube以750万创业,两年内就创造了16.5亿的价值,国内互联网类似的视频网站也一夜间多达数百家;而随着美国三维虚拟网络社区“SecondLife”大行其道,国内同样概念的新兴网站也不胜枚举……
业内人士对此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除了中国创新精神不足外,也与互联网特性有关。许多人认为互联网无国界,因此国外的商业模式同样适合中国。即使不适合,也至少能获得国外资本的青睐。
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百度公司带着“中国Google”概念在海外上市,股价一直被追捧。“中国的Myspace”、“中国的Youtube”等头衔为何更容易获得VC青睐。
但是,这种全盘照抄的做法也加速了国内互联网的恶性竞争。由于大多数网站貌似神似,缺乏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灵魂,更糟糕的是,国内用户已经变得审美疲劳。每一次新鲜概念的炒作,生于浮躁,也死于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