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展望:安徽省未来四年巨大改变
来源:安徽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2006—2010年,我省在农村扶贫、高新技术及社会信息化发展方面都将有巨大改变。依据此三方面的“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我省在深山区、库区贫困人口移民搬迁脱贫、防止因学致贫、发展信息化与长三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方面都将有大动作。

  农村扶贫篇

  建立扶贫机制 遏制贫困代际传递

  解决贫困人口温饱

  近年来,安徽经济飞跃发展,政府对农村扶贫建设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5.1亿元、扶贫贷款40.6亿元,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使得我省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到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基本解决现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对特困家庭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基本的救济和救助保障。依据“十一五”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目前拟定的2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仍然是我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国家扶贫资金将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县。此外,国家重点县以外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近50%,因此政府将拓宽省及地方扶贫资金的筹集渠道,积极争取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国外资金投入贫困地区加大对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

  贫困人口搬迁脱贫

  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省贫困人口仍有384万人。未来4年,我省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扶贫人口。针对不同贫困类型,将采取不同扶贫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人口实行开发式扶贫,即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建设,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搬迁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省实施草危房改造和易地移民搬迁,改善了9.8万贫困人口的居住和生存发展条件。按照“十一五”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到2010年,贫困农户危房将基本改造完毕;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深山区、库区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和改造草危房8000户;同时还将计划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25万人。

  建立扶贫机制

  “十五”期间,我省将贫困地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84所、改造学校1060所、资助近8万名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但目前贫困地区农民因灾、因并因学等致贫、返贫现象仍比较突出。《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实施扶贫助学助医工程。教育方面,在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建立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扶贫机制,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九年制教育以外的学生将享有扶贫助学工程,贫困家庭子女高中(职业教育)和大学阶段就读费用将获得资助,防止因学返贫,遏制贫困代际传递。

  医疗卫生方面,将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因病致贫家庭卫生扶贫机制。到2010年,贫困农民基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保证基本医疗,财政扶贫资金可为特困农民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金。建立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基金,提高农民抗御大病风险能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高新技术篇

  扮演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

  高新产业增加值达千亿元

  高新技术将是带动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按照“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0%。

  未来4年,我省将继续扶持合肥、芜湖、蚌埠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不断推进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建设合肥软件、铜陵电子、淮南生物医药等20个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10家年营业总收入达50亿元,5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先进环保等9大重点发展方向取得突破。

  当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

  下一代互联网拥有比现有网络更大、更快、更安全的特性,下一代互联网惊人的传输速度、用之无穷的IP地址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规划》明确指出,将培育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网络产业列为“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凭借高新技术,市民将能进一步享受到下一代互联网带来的好处:网格计算、高清晰度电视、智能交通、环境地震监测、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都将得以真实实现,人们甚至能以运动员或裁判员的身份体验2008年奥运会。

  由于高新技术发展而实现的高新技术服务将带给市民全面、及时、细致的关怀。按照规划,金融、物流、网络教育、传媒、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可信网络软件平台及大型应用软件及基础设施;环境监测、灾害预报等遥感技术应用和信息服务产品;地理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数据库产品,在未来4年都将得到重点发展。

  信息化篇

  六成消费者拥有诚信档案

  与长三角共享信息资源

  为带动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共享,未来4年,我省将围绕构建“数字安徽”的框架体系,大力开发和建成一批重大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首先以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法人单位、人口等信息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加快信息资源标准化,初步建立不同层面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同时以东向发展战略为取向,在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化体系、信息交换和系统应用、政府网站等方面进行改进,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平台,以实现与长三角全面对接,达到与长三角、国际间互通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

  以全省电子口岸系统建设为抓手,实现长三角电子口岸互联建设,在进出口经营权申报审批及年审系统、口岸国际电子商务数据交换、电子商务交易、旅游业信息化,物流配送等方面,实现信息流共享;此外还将建立行业间信息交流平台及现代生产要素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长三角的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市场的交流和对接。

  六成消费者有诚信档案

  创新推广电子商务是“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我省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开发诚信体系数据库,基本建成覆盖80%以上企业和60%以上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库和在线信用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服务。信用数据库犹如个人档案,将记录市民的消费信息,如果你信用方面有劣迹都会一笔笔登记在册,其评定结果将能规范个人经济行为。而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认证体系一旦建立,还将实现与长三角信用资源共享。

  此外,我省还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互认系统,推动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及管理人才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

  信息化“指挥”城市交通

  信息化不但能增强区域间交流,方便人民生活,还能帮忙管理好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及应用。《规划》指出,我省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管理城市,加强生态保护。例如,运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加强沿江和沿淮湿地、皖南和皖西水源涵养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以及矿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监测和保护;在城市道路建设、管道建设、电力建设、城市绿化、规划、环保、城市防洪等方面,推广应用GIS系统,实现城市交通调度、监控信息化;建设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实现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公路、铁路、民航、水运、邮政、仓储等信息资源,加快交通和物流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在服务业中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