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李斌)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日前预计,2007年我国现代物流将保持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
在这份名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的报告中,专家指出,我国物流业将出现如下七大趋势:大宗商品专业物流继续成为发展重点;注重和谐社会建立,物流系统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适应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物流格局进一步发生改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行,物流园区发展面临优化调整;规范物流市场发展,推进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物流基础工作建设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进入多元化阶段,物流学科构建与完善迫在眉睫。
目前,由于各级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到重视并且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59.7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区域物流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在培育专业物流市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
中科院报告指出: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刘奕湛)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我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许多生产流通企业都在寻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外包物流业务,以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报告显示,从外包业务的构成上看,目前多数生产流通企业往往愿意将其仓储业务或运输业务实行外包。其中,生产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上,其次是市内配送;而商业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然后是干线运输。而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生产制造型企业实行销售物流业务外包的比例相对于其他环节来讲比较高,而原材料供应物流往往是实行自理或由其供应商承担,实行外包的比例很低。
据中国仓储协会连续6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显示,超过50%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有意愿寻求新的物流企业,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势头,而且这些企业大都有将自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愿望。由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是相当可观的,处于逐步上升的时期,但是也说明物流业务的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物流需求方与物流服务商的协作关系正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
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企业都首先关注其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他们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标准依次为行业运营经验、企业信誉、网络覆盖性、较低的价格、拥有战略性的资产、物流资源整合能力、良好的信息系统、战略匹配度。
在服务项目上,除了传统的物流服务如干线运输、仓储等业务外,市内配送服务、物流系统再设计、代结货款需求等业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以物流系统设计、信息咨询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咨询管理公司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科院报告指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进度加快 物流园区建设掀起热潮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刘奕湛)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透露,“十五”期间,中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9.7%,比“九五”时期加快4.2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包括规划、在建以及运营在内的物流园区有20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占24%,在建的物流园区占32%,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占44%。
调查表明,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占到26%的比例,南部沿海经济区占到18%的比例,北部沿海经济区占到14%的比例,东北经济区占到10%的比例,黄河中游经济区占到10%的比例,西南经济区占到8%的比例,长江中游经济区占到8%的比例,西北经济区占到6%的比例。
在经济发达和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发展比较迅速,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多,已经投入运营的比例高。例如,在北京、天津、山东、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几个省市,物流园区的建设数量占到全国的55%;而实际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数量则占到全国的57%。而在经济不发达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缓慢,但呈现出追赶的趋势。
同时,调查数据显示,约65%的物流园区占地面积集中在0.1平方公里—2平方公里之间。在现阶段,中国各级政府在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但参与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而且参与部分投资推动和吸引企业投资建设物流园区。
中科院报告指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然面临体制性的制约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刘奕湛)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政府的限制、政策的模糊性和高素质人员缺乏,是中国国内物流企业和在华国际物流企业所面临的3个主要问题。
这份题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的报告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不同利益主体的原因,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报告显示,政府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运输管理体制上,中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
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存在交叉和重复,难以有效合作和协调,物流组织布局分散,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行业和区域物流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差距拉大;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区各管一块,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多种运输方式不协调,线路与节点不配套和各种设施之间不衔接的矛盾较为突出。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不仅无法适应和满足物流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物流企业的发展。
其次,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
许多省市制定“物流”规划 专家建议加强协调打破垄断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李斌)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日前指出,伴随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加快发展新阶段,我国物流业亟待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同时要进一步改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部门管理体制,打破行业垄断。
现代物流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门复合型服务产业,它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和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这份名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7年展望》的报告中,专家指出,我国专业化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并不断成熟,形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外资及中外合资和民营物流企业“三足鼎立”的态势,促进了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物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业。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市以及深圳、武汉、大连、沈阳、宁波等大中型城市,分别以规划、纲要、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等方式,规划本地区的物流发展并加紧实施。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全国很多省级、市级乃至县级地区都相继出台了“十一五”物流规划,对“十一五”期间本地区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提出明确的目标。
虽然我国物流经济运行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但是专家在报告中警告:我国现代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近年来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和企业资金周转缓慢,与我国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运作效率不高、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
专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进一步增强联席会议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加大对地方协调机制的指导和协调;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减少进入运输行业、货运代理业务的限制;完善和统一物流政策法规,研究系统的物流产业政策,消除政策之间的不一致性,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中国入世承诺的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中科院报告指出:我国物流人才培养进入多元化阶段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刘奕湛)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物流人才培养工作沿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层面全面展开。物流学历教育和学科体系建设快速跟进,物流学历教育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已经建立。
报告表明,相关物流认证考试逐步展开,按照“考培分离”的原则,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负责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流师行业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ITC全球采购与供应链国际认证项目正式在中国生根开花,注册采购师培训认证项目与ITC成功地实现了嫁接。
同时,随着技术、市场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2007年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将呈现出若干新的发展趋势。首先是物流教育理念现代化的趋势。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是物流人才培养多层次化的趋势。物流既是一个产业,同时物流又存在于众多不同的行业之中,每一个行业中又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物流工作岗位。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就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物流教育界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
第三是物流教学内容实用化的趋势。物流教育要努力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既重基础,又重实用,实现物流人才知识技能的博与专的有机结合。
为适应多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重建和持续完善物流学科体系将成为2007年物流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以战略眼光重建物流学科体系,并将物流学科体系的完善制度化、长期化。同时,加强物流师资建设将成为物流人才战略中的优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