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时代政府研究机构信息化建设浅析
来源:DONEWS 更新时间:2012-04-15

政府研究机构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以及科技信息和文献领域的县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几个年头了。我国的政府研究机构也从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政府研究机构的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逐步贴近。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课题研究能为政府提供有效决策信息服务的需要,政府研究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被重视并逐步开展起来,结合政府研究机构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建设需求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有待开发的行业信息宝藏——互联网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80%的公开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到,就像一个普通人经常在互联网上浏览新闻一样,互联网也已经成为政府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搜集、获取相关科研情报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据某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我国政府研究机构科技活动人员中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比重达到70%以上,这些人使用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频率远远高于普通人,日平均使用频率超过10次。然而,无论是互联网搜索引擎,还是直接浏览相关网站,都不能全面满足政府研究机构人员搜集互联网信息的需要,主要原因有下列两点:

 

第一,              信息搜集的实时性。没有IT技术手段的支持,借助人工很难实时监测目标

网站的实时变化,其次由于互联网搜索引擎需要涵盖尽可能全面的WEB网页和采集数千上万个站点,其索引更新周期较长,最新的信息常常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被搜索引擎搜索到,也无法满足信息采集的高实时性需求。

 

第二,              信息搜集的持续性。无论是网站还是搜索引擎,其中的网页信息都有一定的

生命周期,超过这一期限,该网页就可能被删除。因此,依赖于外部网站或搜索引擎服务而得到的信息缺乏持续性,只能反映当时的情况。当需要寻找以往信息或持续累积信息时,搜索引擎就不能满足要求了。

 

所以,采用IT技术,开发和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实现互联网信息搜集的持续性和实时性,是目前政府研究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之一。

 

在线信息服务门户——对外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

现象一:200612国家图书馆主办了“中央国家机关立法与决策信息服务工作研讨会”,参会单位主要为中办系统、中直机关各部委、国办系统及国务院下属各部委和直属局、人大、政协、高法、高检等中央国家机关部委的信息研究服务机构。该会是为建立“国家立法与决策信息服务门户”而举行的一次需求讨论会。

现象二:随着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逐步标准化,各个省市的质量标准研究机构,正在积极筹建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用于采集和加工各种标准目录数据,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载体的标准文本,建立有关标准、计量、质量、认证等信息和技术法规数据库,为政府开展标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文献发行、标准制定、技术标准咨询服务。

 

现象三: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建立的各级科技情报所,在科技体制改革下,逐步转

向为企业提供科技情报信息服务,这种服务也是借助搭建行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来实现的。

     ……………………………

种种现象表明:信息服务已经成为部分政府研究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信息服务门户已经成为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主要模式。

 

协作和共享——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课题协作

 

科研离不开信息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政府研究机构每年购买国外商业文献数据库的经费高达数十亿人民币,其中不乏由于不能共享而造成的重复购买情况,造成了科研划拨资金的不必要浪费。

 

第二,政府研究机构的课题研究往往是由多个单位和人员协作完成的,虽然可以借助MSNMail等工具进行交流协作,但是协作的规范性、信息持续积累性远远不够,所以靠“会议研讨”的形式来弥补,车马劳顿,费时费力。

 

综合以上两点,建立内部资源共享和课题协作平台在提高科研效率、节省科研经费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笔者所在的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2000年以来,参与和主持了数百家政府研究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包括:服务于广东、北京等省市的质量标准研究机构的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于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内部资源服务系统,服务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委员会的学术交流和课题协作平台等等,总结起来,近几年政府研究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如下三个技术特点:

 

他山之石——竞争情报系统应用于互联网信息采集、共享和课题协作

竞争情报系统多用于企业,是企业战略、市场、销售等部门采集、加工、共享信息资源的平台,互联网是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输入你需要监控的网站地址,最新的信息就会被及时的抓取下来,并借助于一系列的智能加工手段(如:自动过滤、自动排重、自动分类等),对信息进行初加工,从而使得用户从繁重的信息采集工作中解脱出来。

 

据统计:人工采集互联网信息,获取10条信息需要点击鼠标30次以上,需要执行CopyPaste操作60次以上,而采用互联网自动采集工具后,获取10条信息的鼠标点次数低于10次,执行CopyPaste的操作次数低于15次,可见通过自动化采集,可以使人工的劳动强度降低34倍,且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除了可以采集互联网信息以外,竞争情报系统还可以采集内部共享文档,整合商业数据库,建立研究机构内部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从而使得信息被有效的积累和存储下来,并通过树型分类展现给用户,便捷易用。

 

在统一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国内竞争情报系统提供多人参与的课题研究,适用于政府研究机构的课题研究工作,系统支持KIT/KIQ模型(KIT:关键情报课题,KIQ:情报子课题),一个KIT可以分解为若干个KIQ,如:“关于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研究”的主课题可以分解为“北京地区流动人口来源”、“北京地区流动人口构成”等若干个子课题,子课题可以和分类下的信息建立关联,为子课题的研究提供信息和论据,逐步产生子课题研究成果,形成最终报告。

 

互联网软件和操作习惯向组织内部的渗透——Web2.0技术构建个性化信息聚合门户

 

如果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您会看到在Google主页面的右上方有“个性化主页”的链接,您可以将感兴趣的互联网信息加入到“个性化主页”中来,在一个页面中“统观”感性趣的互联网信息,这就是基于WEB2.0 技术的个性化信息聚合门户。

 

2006年下半年,TRS采用自主研发的信息聚合门户产品——TRS Portal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学术委员会构建了个性化学术门户,用户不但可以选择聚合互联网上专利领域的国内外专利要闻动态,而且聚合了内部的专利简报等内部资源,使得用户在一个页面中“统观”全局,成为委员会成员访问资源、浏览资源、利用资源的一站式窗口。

 

个性化信息聚合门户在政府研究机构的应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互联网软件和操作习惯向企业或者组织内部的渗透的趋势,另如:企业级搜索引擎,企业内部的BLOG等等。

 

统一检索、权限控制、版权保护——搭建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三个关键词

 

目前环境下,检索仍然是信息资源服务的主要方式。同时随着数字资源的增多,跨频道、跨库统一检索成为检索中的主要需求,并配合分类导航、高级检索、专业检索等多途径实现检索入口的多样性。另外,资源的快速增长,对检索系统多用户环境下的访问效率提出了挑战,目前大多采用集群方式增强访问负载能力。

 

权限控制和权限保护,政府研究机构的信息资源服务具有定向性,权限控制和权限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应实行多种权限的服务模式,满足多种需求的用户使用。目前IP地址经常作为身份控制的依据,网站自动通过IP地址判定身份,开放相应的使用权限。

 

版权保护,信息资源具有数据库版权,网站信息需经数字保护手段处理(如数字印章),防止非法扩散,保证资源版本的唯一性。

 

虽然近几年政府研究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被重视起来,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研究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必将会成为电子政务中的重要一环,在推动政府研究机构变革,走向集约化道路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