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全面提高行业应急管理能力
来源:中国水运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本报讯(记者谢宗惠)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近年来,交通部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切实提高交通行业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交通部认真抓好"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及应急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去年交通部代拟了国家专项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部门预案《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21项分预案,其内容涉及航空器水上遇险、客船遇险、水上危险货物运输、水上船舶污染、航运中断与枢纽港口瘫痪、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全行业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交通行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系。

  二是建立了高效的海上搜救指挥体系。为实现"建立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安全保障体系,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险情实施快速有效救助"的海上应急总体目标,交通部提出,要把搜救中心建成集信息综合处理、搜救辅助决策、水上安全监控为一体的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高效率指挥中心。为此,先后建设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舶报告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卫星图像传输等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海上搜救指挥水平和救助能力。另外,交通部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海上医疗救助联动机制的通知》;在长江一线实行海事巡航搜救一体化;成立了海上搜救咨询专家组,为海上搜救决策提供支持。目前,已经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搜救机构统一指挥,专业力量为主,军队、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体船舶参与的海上搜救格局,海上搜救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是加强了交通专业救助队伍的建设。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交通部对救捞体制实施了改革,实现了救助和打捞的分离,逐步加大了对专业救助力量的投入力度,改变了以往"以经营养救助"、专业救助力量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去年,交通部邀请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的飞行员,对部属专业救助飞行员进行培训,建立了覆盖我国沿海重点海域的海、陆、空立体救助体系。此外,交通部救捞局还建立了"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及时出击"的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广大海事执法和救助人员发扬"险情就是命令、团结就是力量、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在处理海上险情中,战严寒、斗恶浪,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四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水上演练。近年来,交通部先后组织了内地与香港海上搜救联合演习、"中菲合作2004"联合沙盘搜救演习,以及2005年东海联合搜救演习。此外,还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了多次水上搜救演习。这些演习和演练运用了搜救漂移模型、油污漂移模型、远距离图像实时传送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大大提高了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水平。

  据悉,去年交通部根据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煤电油运的部署,及时启动煤炭运输应急预案,紧急组织和协调运力,实施铁水、公水煤炭联运,全年水路煤炭运输量达5亿吨,同比增长18.8%,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2004年,交通部共组织、协调各类海上搜救行动1492次,成功救起15597人,平均每天48人,救助成功率达94.3%;组织搜救行动次数、成功救起人数比2003年分别增加了82.8%和58.6%%。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应急工作会议上,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在发言中谈及交通部今年的应急工作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交通应急预案,不断提高交通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决策水平和实战能力,逐步实现"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最准确的信息情报,以最科学的决策制定最完善的施救方案,以最有效的手段配备最精干的搜救力量,以最满意的效果回馈最热切的社会期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