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二年,也是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在这个进程中,信息化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推进全社会进步的坚实力量。而且,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已经离不开信息通信业。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期,全国短信发送量超过150亿条。短短十年,互联网应用迅速普及,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工作、购物,电子邮件、远程会议、博客、网络游戏等目不暇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交流和工作方式。
信息通信业保持较快发展
去年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8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4亿户。固定电话新增用户继续下降,移动电话用户保持高速增长,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宽带化。去年全国固定电话新增用户1736.7万户,远远低于2004年、2005年4969.6、3867.7万户的水平,下降明显。其中无线市话新增用户582.7万户,而2004年、2005年新增用户分别是2793.0、2045.3万户,下降幅度更大。个别地区固定电话用户数甚至较上年有所减少。
而去年移动电话用户月均新增564.0万户,高于2004年、2005年540.6、488.4万户的水平,移动电话用户新增数比固定电话用户新增数多5000余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比固定电话用户总数高出近1亿户。全年新增移动分组数据用户6728.8万户,增长95.0%,使用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的用户比重从2005年底的18.0%上升到29.9%。
另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截至到去年12月31日,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37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总人数一年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总数呈良好发展趋势。
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去年全年共有13740个行政村新开通电话,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
可见,信息通信产业依旧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对于推动社会各环节的高速现代化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也不能否认,信息产业仍未全面实现和谐发展,电信业市场失衡的局面仍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和谐社会离不开信息通信业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扎实推进信息通信产化的告诉发展,让信息化惠及全民,这将从三方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一是国民经济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有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传统行业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巨大腾飞。积极发展宁波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促进政府与民众和谐互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为公众提供医疗、卫生、教育等服务,扩大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这无疑将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互动的和谐局面。
三是农村信息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信行业在继续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的同时,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召,构建各类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增值和互联网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为广大农民提供大量适用涉农信息和多种现代信息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信息通信业期待和谐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的发展,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为此,信息通信产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是移动通信网络、高速宽带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进一步扩大宽带介入接入网络覆盖范围。切实解决市场失衡发展的问题,创新固网业务和运营模式,积极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健康发展。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基础网络资源的整合。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
同时,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值电信业务,进一步开拓电信市场,延伸价值链,繁荣互联网服务业。推动科技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产品的数字化,促进网络游戏、动漫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网络教育、城市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提高全社会信息应用水平,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通信产业正在经历从传统的话音为主向以实现综合信息服务的方向转型。原来只能语音通信的电话,不仅能听到欢声,更能实现视频同步。广大群众将持续享受信息通信产业进步带来的更多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