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应用中稳步发展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07中国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上,政府官员、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一致认为,2007年将
 
 
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启动年,是我国信息化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施凤海表示,2006年是我国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开局之年,如果把2006年看成信息化的规划年,2007年就是信息化的全面启动年,我国信息化建设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应用在稳步推进

现如今,信息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日用品”,最快地获取信息成为市场竞争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此,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表示,信息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服务现代化建设全局,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增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努力缩小信息化在不同地区、领域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普遍提升国民信息技能,使公民能更好地分享信息化成果。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实践,有识之士纷纷意识到,老百姓发现信息、辨别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是决定信息应用能否落实推广的关键,有关专家称之为“国民信息能力”。因此,国家开始日益重视国民信息能力的培养,因而大力开展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是提高国民信息能力的主要手段。

例如,国家发改委、国信办、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已经把电子社区纳入我国“十一五”社会信息化的重点发展领域。国家所关注的电子社区是指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联合政府部门、社区服务提供商、银行金融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等相关单位,整合各方资源,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属地化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专家指出,电子社区将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成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重要补充,也将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之一。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务实阶段

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能够有效地提高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

国家对于信息资源的分类没有按照信息本身的特性,而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使用机制来分为政府信息、公益性信息和市场信息。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和共享是重点领域,同时也要推动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利用,促进经营性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从而培育和繁荣信息内容市场,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政府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总量中占了80%以上的比例,其开发利用包括公开、共享和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三个方面。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在制订中,《信息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也已经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由于信息资源不同于经济学对“资源”的稀缺性的定义,有关机构正在开展关于信息资源与信息资产的软课题研究,以期对信息资源的价值作出量化评估。在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国家将研究界定公益性机构,从而建立相关的工作机制。

这些都表明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进入务实操作阶段。

同时,我国将加快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国家基础信息库建设,拓展相关应用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资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已经成为与建设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新一代网络并重的战略要务。越来越多的专家将信息安全保障列为信息化第七大要素。构建完备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将成为今后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为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全面保障。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络与信息系统不设防的情况依然存在,网络失泄密事件时有发生。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包括法律、管理、技术、人才、意识等各个方面,与各部门、各地方甚至普通百姓都密切相关的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因此,如何健全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亟需优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说,只有健全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并为稳步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