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面临重大机遇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度过喜庆祥和的丁亥年春节,迎来了“十一五”的第二个春天。目前,国家信息化具有哪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推进信息化有哪些着力点,信息化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亮点?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门走访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赵小凡司长。赵小凡司长是我国信息化领域知名的专家型官员,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曾担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技术”主题的陈述人。赵司长对信息化的形势、趋势和态势所作的精辟阐释,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国信息化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机遇一:信息化以惠及全民和迈向信息社会为目标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信息化,在信息化不断推进和实践过程中对信息化的目的、作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随着《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颁布,我国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就是要惠及全民并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赵司长指出,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深化满足各种需求的信息化应用,提供惠及全民的信息化服务。

  赵司长认为,我国信息化已经走过了“九五”时期以搭建网络和硬件为主的阶段,以及“十五”时期以研发应用和软件为主的阶段;“十一五”时期,正在进入以深化应用和加强服务为主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将更加明显地转向用户主导阶段,并从面向若干大群体的“为人民服务”模式发展为面向众多小群体的“为人人服务”模式,各类信息服务提供者最需要的是搜集、积累和利用与众多小群体相关的信息资源;“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将会为越来越小的群体(直至每个人)提供更加个性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需求)的知识服务,对信息资源的知识挖掘必将成为核心。以上发展都需要不断创新的无缝网络、应用软件、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和知识处理的支持。

  赵司长指出,随着国家、各地区和各部门与信息化相关的战略、法规、政策、规划陆续出台,“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继续打好基础,并务实地满足需求和取得效益”。国家和社会各界在信息化各个阶段在硬件、软件、信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应当尽快转化为各种实实在在的服务,让全社会和全民共享信息化的成果和好处。

机遇二:信息资源产业和信息资源市场将有突破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资源是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一方面,信息作为非物质资源,具有资产和财富的价值,可以成为产品和商品,形成信息资源产业和信息资源市场,其份额将会在GDP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物资流、人员流、资金流、业务流等各种物质流和非物质流,只有在相应信息流的引导和主导下,才能实现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否则都必然是“盲流”。

  赵司长表示,尽管目前对信息资源产业和信息资源市场还没有准确的界定和分类,信息内容产业,特别是数字内容产业飞速发展,信息存储、信息安全、信息灾备等领域发展势头也是极快。随着各界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投资快速增长,积累和新增的大量信息将培育出巨大的信息资源产业和信息资源市场。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国务院信息办推广应用组正在主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试点工作,协调开展党委系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对策研究,联合开展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的政策研究,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化体系的研究,推进地理信息资源产业发展和市场服务监管工作,协助公共文献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和服务,支持重点行业信息发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