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社会看我国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危局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社会保障是美国老百姓的心头大事。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最关心的一样东西:钱。在每年美国人从社会保障部门领取到共约5090亿美元的巨额福利金的时候,也对未来表现出了空前的忧虑:将来我能领取多少福利金?我缴纳的社会保障金会不会付之东流?现在的系统会不会在我退休时已经退役了?

   因此,当社保署IT系统面临财务安全网络升级的严峻挑战之时,美国老百姓的议论纷纷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社会保障在美国社会的极度重要性,它的IT系统潜在灾难可能殃及的范围简直难以想象。

   目标不定 完成无期

   从总部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社保署决定要实施一个大型IT系统升级计划以来,这种担心愈演愈烈。

   直到今天,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20年之久,进行的项目不少于100个,年预算高达10亿美元。尽管去年11月,社保署与国防武器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签订合同,协议共建一个历时7年,耗资5.25亿美元的开放式IT服务系统,希望提高这一升级计划的实施效果。但是,如此之长的项目持续时间,足够美国政府改选5次,如何保证这一IT蓝图能够贯彻始终?

   事实证明,执政纲领的改变,以及政府官员的更替,往往会葬送政府数万亿的IT项目。1972年,美国国会按新设的补充性保障收入计划增补了一批福利金领取人名单,即向残障人士提供福利金。然而,这一计划让社会保障署吃尽了苦头—长龙似的人潮,各种问题积压,政府形象危机。原因在于,以往他们向退休人员发放福利金之前有3个月的准备时间,而对于残障人士,他们必须确保每个人当时就能拿到福利金,而这一要求,是源于1986年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递交的一份关于“社会保障署和信息技术的特别报告”。

   尽管对此表示无奈,美国社会保障署依然继续着他们IT升级计划。为此,他们甚至设立了立法和国会事务办公室,专门关注立法改革的进展,并评估由此产生的影响。谈到社会保障改革时,尽管面对舆论的巨大压力,社会保障署的官员坚持认为,现在就说哪些升级项目,哪些系统会因此受到影响,还为时过早。

   社保署的IT系统副执委威廉姆·格雷(William Gray)说:“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现在还没有采取行动,一切都在讨论中。我们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改革举措。”

   系统混乱 成本高昂

   为什么一定要进行这一艰巨的IT系统改革?

   别看现在风声鹤唳,但在40年前,社保署还曾经是美国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典范。早在1960年代,社保署就在IBM配合下,建立了包括姓名、社会保障号码和薪水等项目的大型数据库。但在接下来的20年里,社保署的信息化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终于渐渐落后。于是1982年,国会批评社保署技术决策不力,社保署就此推出了渐进式“系统升级规划”。

   在实施20多年,且动用了纳税人几十亿美元的税款以后,市民访问界面网络化的IT系统构想终于可以实现了。如今,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申请福利、变更地址,还可以使用退休规划工具。但这远不是终点,他们还有更为野心勃勃的计划。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雄心勃勃,但又所费不菲的项目。Title II计划,耗资2.01亿美元—主要是遗属福利和残障保险计划,这一计划还包括其他一些项目:全国800呼叫系统,7400万美元;网上客户服务电子服务发送系统,1.57亿美元;薪金汇报电子系统,6200万美元。

    但接下来的问题还将大大增加这一花销。比如,一旦布什总统说服国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增加自愿个人帐户,那么受影响最大的退休福利系统就要大动筋骨。目前这个程序包括4个主要的IT系统:一个负责分发社会保障号码,一个存储1937年至今的所有美国人的收入记录,第三个用于申请和确定,最后一个记录福利金领取人的信息,如地址变更和直接存入金额等。除了记录社会保障号码的系统,其他三个IT系统都需要大规模升级,这样才能将一定比例(比例待定)的工资税基金转移到个人帐户上,可以想见工作的艰巨程度。

   前景不明 缩手缩脚

   这正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出现的原因。

   这家公司的任务是要帮助他们实现系统的灵活性,打造一个能够随机应变的系统。也就是说,面对即将到来或者说不知道何时会到来的变革,社保署决定要自力更生,不是被动等待变革对自己造成伤害,而是希望打造一个能够应对这些变革,伸缩自如的系统。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要针对正在实施的100个IT项目,或其他为了应对新出台的法律性政策而启动的新项目,提供应用软件设计、数据库管理、软件工程以及其他功能开发等方面的支持。他们自信地说:“如果针对社会保障出台新的法案,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扩大或缩小计划的规模。”

   但是这有前提:首先,双方必须有充分的沟通,正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卡普(Kapoor)所说:“和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开会和集体讨论,最后商定了一个项目管理计划,一个风险管理计划,还有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其他所需的资源。” 其次,要有明确的系统建设推进时间表,以及系统建设的质量评估部门,专门监控各种IT项目的进展,从而判断各个项目是否在正轨上,逐渐到达目标,并评估所有新的系统规划,进而确保系统设计适应社保署当前以及未来的组织架构变化。

   然而,尽管社保署正在为实现这一计划而付出努力,但政策变更的阴影依旧没有消失。一些观察家认为,改革引发的不安已经对社保署的IT规划造成了不良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社保署每年投资IT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费用都将近10亿美元,然而2006年IT预算提议被削减了7%,降到9.58亿美元,人们纷纷猜测—为了节约成本,除非社会保障改革尘埃落定,否则社保署不会断然决定上马任何新项目。甚至有人说:“他们可能正在以改革为由刻意放慢脚步。”

   IT外包 未来趋势

   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在2003年,布什总统签署了《老年保健计划升级法案》,并委任社保署直接管理该项目。法案规定:确定处方药福利折扣卡的合格持有者,将从受益人的社会保障金支票中预扣保费。

   然而在立法通过之后,社保署没有像以往那样疲于应付,还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帮了大忙—社保署将开发新程序的任务交给了他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先后投入了150名员工帮助社保署开发程序,用来计算高收入受益人的保费以及从社会保障金支票中预扣费用。

   这一次社保署获得了罕见的成功。为什么?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法案通过时,快速做出反应,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并没有自己去开发新系统或架构,来实现《老年保健计划》处方药福利计划的目标,而是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别人。

  “当时我们的时间特别紧,并没有想要开始新的尝试。” 社保署信息化负责人这样说。事后看来,这显然是个明智的选择。

   于是有很多人表示,如果个人账户成为社会保障储蓄的新标准,社保署将会再次把目光投向外援来建立新的系统。迪本蒂玛(Renato DiPentima)在1995年以前是社保署IT系统的一名副执委,他坚信立法人员应该将个人账户的维护工作外包给那些可靠、或者前卫的公司。他说:“你一定不愿意看到,每个人都拿着价值20美元的税金,天天上网交易,像做电子贸易一样频繁。”

   可以相信,无论立法最终带来什么样的技术挑战,社保署可能最后还是会像众多以盈利为目的公司一样—通过外包解决问题。今天,社保署的执行层已经开始与供应商讨论应对改革的多种计划。虽然相比即将到来的变革,他们此前经历的那些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但尽管如此,那些经验也依旧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