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创建计生信息网络“村村通”满意工程
来源:济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滨州市人口计生委主任 宋家功
    2005年以来,滨州市创新思维,大胆探索,通过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了人口计生信息网络“村村通”,为全省乃至全国趟出了一条拓通信息网底、以信息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创新发展之路。2006年7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到滨州视察工作,给予肯定。同月,2006年全省人口形势分析会暨人口计生信息网络“村村通”现场会在滨州市邹平县召开,在全省推广该市做法。
     一、统筹规划,把人口计生信息网络“村村通”建设成标志性工程
    人口计生信息“村村通”工作,是人口计生工作手段的革新,运行方式的变革,是一项创新型工作,无现成范例可以借鉴。我们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统筹规划、强行入规,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功效为先、各方共赢”的推进思路,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
    (一)落实“五责任”,务求保障有力。严格落实五个层面的责任。市、县区党委、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出台文件,协调调度,督导推动;组织部门负责远程教育网络设备和工作体系中各部门政策整合,协调推进;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村村通”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应用和干部操作技能培训;网通公司负责提供过硬的技术、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支持;市、县区财政负责解决相关费用,县区统筹,不得加重基层负担。
    (二)坚持“五统一”,务求高标准建设。一是统一联网专线。村与乡镇的人口计生联网专线全部使用网通公司的ADSL专线,实现高速联网,做到了与省、市、县人口计生网络的统一。二是统一开发人口计生信息管理服务软件。三是统一乡镇与村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运行程序。四是统一选配计算机操作人员、强化培训。五是统一督查。建立了督查机制,将村村通进展情况,纳入人口责任目标考核范围。通过努力,至2006年6月,全市实现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纵向延伸、相关部门横向联网并轨,构筑起“一网多用、一机多能、链接兼容、同步运行”的网络框架。
     二、配套提升,把人口计生信息网络“村村通”建设成实用型工程
    人口计生信息“村村通”,标志着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解决了“架路”问题。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滨州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更加重视“养护路”的问题。
    (一)乡村队伍大培训。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推动“人机”合一。制定了计划生育干部培训规划,将乡村计划生育干部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作为重点。统一编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育龄妇女管理软件、育龄妇女信息需求软件和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等内容的《村级育龄妇女信息管理培训教材》,通过人口学校函授中专学历教育、微机专业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持证上岗,为村级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应用软件大升级。为适应村级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组建软件开发团队,注重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对接,以育龄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加大村级管理与服务软件开发应用。至去年7月份,滨州市软件开发应用越上一个新的台阶。由阳信县人口计生局研究开发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量化软件”,在2006年度滨州市科学技术成果评比中获科学技术进步奖。该程序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随访规范,以5000人左右的几个完整行政区域为工作单元,以5天为一个工作周期,反映育龄妇女个案信息。软件的自主开发应用,实现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升了管理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信息网络大完善。“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带动县乡信息网络的建设高潮,全市投资900多万元进行了设备更新,大部分的乡镇建起了人口计生政务网页,新进80余名微机专业人员负责网络维护。规范了人口计生信息上传数据或文件、接收数据或文件、查询微机信息、接收远程教育信息、群众需求信息录入等工作流程。完善各项运行程序,形成严密的责任链条和运行程序。搭建起计生系统信息管理和交流、网络便民服务、远程宣传培训三个日常管理服务平台。
    三、服务基层,把人口计生信息网络“村村通”建设成满意工程
    通过两年多的“村村通”实践,该市形成了融“信息传输、网上交流、综合服务、远程监控”为一体的新型工作格局,网络优势作用彰显。
    (一)管理服务更加快捷高效。一是促进了工作规范化。采用村录入、乡汇总、网上传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信息误差,增强了村级计生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更严了,服务更及时了。二是促进了工作便民化。群众可以通过村专职干部随时上网查询有关事项,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站留言等形式咨询政策、反映需求。村级计生人员开展月访查、上门随访等服务后,及时把服务信息、群众需求信息等上传到乡镇,县、乡技术服务人员通过网络就可了解到服务对象的情况,并及时作出答复。三是促进了考核科学化。人口计生信息网络直通村级,能够随时掌握基层数据变动、工作动态,使考核工作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和科学性。
    (二)基层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村级管理软件为村级建立了育龄妇女的“活”档案,我市配套建立了“四线一车”优质服务体系,对育龄群众提供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有效地防止意外妊娠发生。村居流动人口管理软件将公安、民政、卫生、工商、劳动和计生流动人口以及服务站信息及时反馈到村居,变以往村居单一的入户摸查信息方式,为双向信息互动。采用“全员管理、全貌划片、户况显示、分类管理”的方式,将村(居)全部人口纳入微机管理,做到“片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露项、项不出错、变动及时”,信息查询与信息显示快捷、准确,推动了村(居)民自治工作的开展。
    (三)群众满意程度普遍提升。在借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人口计生信息村村通的过程中,强化与远程教育相关部门的合作,13个涉农部门实施大协作、大融合,形成政策集群优势,推动少生快富工程的实施,使人民群众深感实受到“村村通”的实惠,加快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治、自主、自觉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