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1月16日刊登的“试论信息化战争的时间特性”一文,以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相比较,着重论述信息化战争的时间特性,自然很有道理。但文章撇开信息化战争“进入了另一个时空”的“空间特性”,提出“时空分离”这个概念,则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信息化战争“时空一体”的特性,否定了作战力量必须在空间运用的根本性。
作者的一个观点是“时空分离”,并说这主要是因为“非接触作战样式的出现”。这里,明显忽视了高新技术武器对于地理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信息技术使战争进入信息空间的事实。大家知道,信息化战争在作战空间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出现了信息空间概念。信息是无形的,不存在固定的维度,但它却能够渗透和影响所有空间,并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美军对于伊拉克、科索沃和阿富汗的作战,其实是在武器装备和信息技术水平都具有很大差距条件下的“非对称力量和空间”作战,所谓时空分离其实只是一种表象,空间和时间的因素在作战中不仅没有分离,还一直相互影响;而相对信息空间来讲,空间因素产生的作用似乎更大些。文章中所说的空间价值贬值,时间价值升值,也只是由于“非对称空间”所导致。如果美国的对手与其有着“对称的作战空间”,恐怕就较难体现出所谓的时间价值升值。因此,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限制对方的作战空间,达成时间上的优势,才是信息化作战应当研究的主要方面。
作者阐述的“尺度浓缩”,在作战空间研究领域被称为“尺缩空间观”。只有坚持时空一体性,才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信息化战争的“尺度浓缩”。作者在文中所讲的“作战体系的灵敏高效压缩了时间”,换个方式其实也就是“作战体系的灵敏高效”遏制了对方的作战空间,与其说是“需要高超的时间运用技术”,不如说是高新武器、信息装备更“需要高超的空间运用艺术”。因为时间的压缩是信息(光速)、飞机、导弹(马赫)等本身的速度所决定,相对于空间运用显然缺乏更丰富的艺术层次。作者所论的“时间制权”,也似乎更应该是“时空制权”。所谓的制海权、制空权乃至制信息权,都包含于“时空制权”,都是技术发展对于时空限制突破而达成作战效果的表现。
作者还在“结构重组”中强调“各种时态混合”,指出“信息化战争中,时间构成包括时钟时间、网络时间、虚拟时间、作战时间等”,创造了一种“时间拼贴”。与此相对应,“地理空间、网络空间、虚拟空间和作战空间”不也自然地创造了一种“空间拼贴”吗?只有坚持时空一体,才能更科学地描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
总之不能为了突出论述信息化战争的时间特性,便有意无意地回避空间特别是信息空间这一概念。以美国与一些小国实力悬殊的战争为依据,以强势一方的单纯进攻为主,来论证信息化战争的时间特性,是极易出现偏颇的。如果引入空间特别是信息空间概念,设想实力基本对称的两方或多方对抗,考虑信息化战争中的防守以及攻防转换等多方面因素,空间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特别应当提出,必须坚持时空一体性的视角,才能更科学地研究信息化战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战争从陆、海、空、天向信息制权逐步递进,也就是时空制权由低到高的发展的体现。在这个递进和发展过程中,空间制权似乎更决定时间制权。因为时间制权只是作战力量功能与速度产生效果的表现,但任何作战力量却都是要在空间中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