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海波龙 甲骨文放弃与BO从前的密切?
来源:天极 更新时间:2008-03-11
 BO公司自认是BI市场的老大,为何要对这样一个很常见的并购行为,发表一则指向性和立场都如此明确的声明?甲骨文收购海波龙是否真的如BO所说,对于BO的领导地位构不成任何威胁?BI真的只是甲骨文数据库或应用软件的附属产品?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和几名BI行业内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进行了交流。

  一位曾在BO就职的人士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次收购对于甲骨文和海波龙来说是个好事情,利大于弊。

  绩效管理是未来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领域,甲骨文不会看不到,巨资收购后,保留海波龙的研发团队,这样可以继续研发优秀的绩效管理的产品和方案,并融入甲骨文的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一个新的应用。

  另外,他还谈到了一个细节,认为这次收购对于BO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有着很大的威胁。

  在2005年,BO发布了一款拳头产品——BusinessObjects™ XI,将该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BusinessObjects XI作了进一步扩展。为操作性BI提供BusinessObjects XI平台,一直是BO公司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随后不久,BO又发布了一套新的整合工具包BusinessObjects™ XI Release 2,用于将甲骨文的应用产品与BO的产品结合起来,让用户可以无缝地访问甲骨文的各类解决方案和应用,包括数据库、OLAP多维立方体、PeopleSoft、JDEdwards、Siebel和电子商务套装等应用。这款工具包让客户能顺利移植到甲骨文的Fusion中间件,而不会对报表和BI的访问产生任何影响。

  可以看到,BO特意将自己的一款拳头产品推出了一个新的整合工具包,这个工具包几乎是为甲骨文度身打造的。足见双方合作的深入程度,以及甲骨文在BO的合作伙伴中的战略地位。

  反过来看,BO是甲骨文的认证合作伙伴,也是唯一在所有甲骨文的PeopleSoft和JDEdwards应用中嵌入的第三方BI平台产品,BO还支持甲骨文Fusion中间件。

  BO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使用甲骨文的数据库或其他应用产品。

  在此次收购达成之后,如果强化甲骨文和海波龙的BI产品,那么甲骨文和BO就几乎成了赤裸裸的竞争关系。甲骨文会不会放弃与BO的这种合作?

  甲骨文还会不会允许BO作自己的认证合作伙伴,在甲骨文占有绝对优势的数据库和中间件产品上,还能不能运行BO的产品?甲骨文的其他其他应用软件和BO的产品会不会不兼容甚至互斥?这恐怕是BO很担心的。

  究竟事态如何发展,还要取决于甲骨文如何处理海波龙的绩效管理和BI这两部分业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分析师告诉笔者:实质上,在亚太和中国地区,Cognos、SAS、海波龙等厂商与BO公司的总体收入情况大致相当,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很难明确辨别谁是实质上的第一。如果谈到销售收入,由于有很好的中国本土合作伙伴优信佳的帮助,来自加拿大的Cognos在2006年应该可以排在第一名。而如果要计算利润等其他数据,那么结果又会不同了。

  另外,由于BI产品十分的复杂,分为很多层面的应用,有些概念也不是十分清晰和统一,各个公司在计算自己收入时,很多名目并不相同。这就造成了不同的第三方数据调查机构在统计和评比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数据和标准,得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客观上讲,这些BI厂商都有着各自的优势,所以才会出现“BI产业内,人人争第一”的市场格局。

  至于哪家公司能够提供企业级BI解决方案,这个问题还是客户说了算。哪家厂商迎合了客户需求,解决了客户问题,那么他的BI解决方案就是好的解决方案,才能长盛不衰。

  一位曾在甲骨文和海波龙就职的人士谈到此次收购,他表示并不十分看好这次收购。

  他认为,海波龙公司的绩效管理解决方案是全球最好的,这是公认的。而甲骨文收购该公司的意图是什么,现在还并不清楚。但是有媒体报道说,甲骨文是为了和SAP竞争,抢夺SAP的客户,因为SAP很多客户都在使用海波龙的绩效管理解决方案。

  在他看来,如果真的像媒体报道的,甲骨文是单纯为了商业竞争而去收购,进行这样的资本运作,那么后果就是,海波龙绩效管理解决方案并不能很好的融入甲骨文的整体解决方案。

  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和研发的力量,那么绩效管理方案将成为一块鸡肋。变成一个包袱。海波龙的BI产品也是一样,如何与甲骨文自身的BI功能模块进行融合,这些都是未知的。

  还有一位在BI行业内工作多年的资深经理人这样评论这个事件:

  BO发表的这样的声明体现出了急躁和恐惧的心态,实质还是担心甲骨文收购海波龙会影响自身的产业地位和赢收。30多亿美元的收购,这种巨大资本带来的压力的确比较恐怖。另外,这份声明也有借机炒作自己的嫌疑。

  如果真的是产业第一,那么大可不必为此烦恼,应该保持自己的产业第一的身份和姿态,扎根市场做实事,去证明自己第一的地位。主动跳出来说明自己的地位,这种做法反而让人觉得是家沉不住气的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