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将是信息界的多核之年。无论对于英特尔还是整个业界,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因为这意味着信息界进入了多核时代。
英特尔在2006年11月14日将四个计算"大脑"装入一枚处理器中,宣告计算机行业正式进入了四核时代,英特尔公司今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0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正式宣布,再推出三款四核处理器,其中包括首款带有"英特尔?酷睿?2四核处理器"标识的产品,从而拉开了把四核产品推向主流市场的序幕。目前,英特尔公司为台式机和企业级市场总共提供了九款四核处理器,其中可用于服务器的有两款:至强5300系列及至强3200系列。
多核的优势与价值
用有限的资源能够带给客户更多的价值,是英特尔四核处理器为代表的多核产品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能够带来的最大价值。目前业内主流的四核处理器采用英特尔的先进制程、工艺,以及独有的英特尔架构,这带来的不仅是性能的提升,还代表着功耗的降低,以及减少运营和管理成本。
整体性能的显著提升是英特尔四核处理器的优势之一。英特尔至强5300系列是英特尔第一款运用于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机的处理器,它的整体性能比英特尔出产的单核处理器提高了3.5倍,同时也是英特尔酷睿架构双核处理器性能的1.5倍。以上性能的比较,是基于相同的能耗上进行的,这就意味着企业每年由服务器散热及运行所带来的成本将会有很明显的缩减。在空间成本的缩减方面,四核的表现也依然不俗。100台装有双路四核处理器的服务器仅占800台装有双路单核处理器的服务器的13%的空间。物理空间的节省同样可以带来IT管理的便捷和稳定。
由此可见用有限的资源能够带给客户更多的价值,是英特尔四核处理器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能够带来的最大价值。
另外,业内人士预计2007年会有很多用户购买四核产品,并不只是因为数据处理能力的强大,同时也是因为从双核升级到四核并不会产生多余的成本,英特尔的双核和四核产品都是基于一个平台设计的,数据的迁移十分简单,并不涉及任何硬性的切换。因此,从平台的角度来说,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延续性,也就是让客户从双核迁移到四核的时候,所有在原来服务器下IT所管理、用户所用的应用软件都可以继续使用——轻松步入四核时代正是英特尔公司本着用最少的资源给客户带来最大价值的设计理念的表现。
多核的生态系统
目前的英特尔至强四核处理器已经实现量产,不管是国外的还是本土的OEM厂商,都在销售基于英特尔至强四核处理器的服务器。各大OEM厂商的四核系统已经就绪,而且针对全新的四核应用,每个厂商都会依据自己对客户的理解而有所侧重,有的会设计出更适合高性能计算的服务器或高性能计算机,有的或许更侧重高密度计算,或者是虚拟化的使用。如此多样化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选择专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四核服务器。
应用于采用英特尔四核处理器的软件环境较之硬件环境更加复杂,这是因为面对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及台式机的软件环境截然不同。服务器的软件市场环境由于自身的原因早已可以成熟面对多核应用的来临。因为从其发展的历史来看,服务器是从"对称多处理"系统走过来的,该系统就是指在一个计算机上汇集了一组处理器(多CPU),各CPU之间共享内存子系统以及总线结构。也就是说,服务器的系统一直以来就是为多线程的应用设计的,四核的推出对于系统而言只是拓宽了高速公路,把从前的单行道变成了四条车道同时行驶。
从4:1到8:1——四核处理器帮助英特尔扩展服务器整合策略,获得竞争优势与其它大型企业一样,英特尔也面临着管理数据中心成本和效率的严峻挑战。服务器数量激增,而经常又得不到充分利用,由此导致了更高的资本、支持、维护、功耗和冷却成本。如何整合服务器来降低这些成本,就成了英特尔面临的问题。
最初,英特尔尝试将4台物理服务器的工作负载整合到了4个虚拟机上;而这些虚拟机运行在一台采用双核英特尔?至强?5100系列处理器的双插座服务器上。结果表明,这一解决方案可有效地处理4个虚拟工作负载。但在处理CPU密集型工作负载时,一旦虚拟机的数量超过内核数量,性能便开始下降。由此可见,双核解决方案不能满足于整合4个以上的工作负载,因此英特尔将眼光转向了基于四核英特尔至强 5300系列处理器的双插座服务器(共有8个内核),并将服务器整合策略由以前的4比1扩展至8:1.四核英特尔?至强?5300系列处理器能够支持英特尔更积极地将物理机整合为虚拟机,从而带来可观的财务惠益。这将可使公司从减少的支持、折旧、功耗和冷却成本等方面获得节省。在直接操作成本方面每次整合每年可节省6,024美元,不包括缩减的服务器体积、机架、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备用电源和通用电源(UPS)等方面的节省。这意味着可为配有10,000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节省75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