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建议大幅提高以企业为扶植主体的创新基金
来源:中国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7年3月7日上午9时,全国人大陕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巡视员、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张志强,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正司级副主任刘士江、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杨益民、全国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张学生等到会听取审议意见。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主持会议。

陕西省工商联会长、西安未来国际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茜在发言中说,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年是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使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在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强调了关系民生问题的各项工作将成为今后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亲民爱民的作风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关心人民的报告,更是人民关心的报告,我完全赞同拥护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温总理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制定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作为一名来自基层高新技术企业代表,从推动科学发展出发,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地和谐发展,她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科学技术长远发展,离不开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精神的培养。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建议国家进一步鼓励保障公益性科普事业,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观和科学知识教育,要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营利性科普文化产业,在全社会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要引导各级干部、社会各界克服忽视社会责任、迷恋金钱享受的白金倾向,片面看待文凭学历,而忽视真才实学的现象。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推行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企业都认为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但由于我国企业目前规模普遍较小,企业在安排生产性投资、市场推广、技术创新活动时总是面临资金特别是现金流的压力,同时又无力通过多个项目的研发来分散投资的风险。因此,我国的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低,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的力度,并以此为基础,出台激励政策,大幅度提高以企业为扶植主体的创新基金,结合市场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护企业的创新收益。同时应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将企业支付研发人员的部分工资在税前扣除,不应记录应税额中,降低高层人才的成本,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大省、科技大省,保持跨越式发展趋势,对西部地区发展非常重要。国家应当加大对陕西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我省科研院所的资金优势,充分利用经济开发区、和杨凌县在农业示范开发区的综合效应,将西安、杨凌列入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以企业为主体,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陕西创新体系的建设,大幅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促进陕西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温总理的报告提出,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我国正在从世界的制造中心变成服务的目的地。

目前,西安已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西安高新技术软件园共聚集企业580家,其中在日本排名的前四位服务外包企业有3家落户西安软件园,包括英特尔等20多家欧美跨国企业在园区内建立了全球的研发中心,华为、联想等一大批国内知名IT企业在园区内建立了研发中心。西安软件产业园还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大会。

第四,建议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能够加大支持力度,拨付专项基金,打造以西安高新区软件园为基础的,成立服务外包的国际服务中心,帮助和激励企业结成软件服务联盟,并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大会办成国际服务外包市场推荐、经验交流的盛会,争取国际知名企业的外包订单,同时积极承接国内外金融、物流、电讯、空港数据处理呼叫中心等转移,有效调整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她表示,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为政府金融行业提供信息服务业的IT企业代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将努力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是为政府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为政府转变行政职能、改进管理和服务模式,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政力和公信力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支持和服务。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节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支持和服务。三是要把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落实到企业。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员工和谐是国家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要恪守“商道即人道”的至理名言,以科学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进一步创造员工、企业、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