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定绿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建筑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一五”期间,上海的绿化林业将围绕迎接世博会和建设生态型城市两大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绿化的空间,不断改善城郊生态环境。春节前夕,上海市绿化管理局总工张浪做客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就即将出台的《上海市“十一五”期间绿化林业发展规划》做了详细解读。

     围绕建设生态型城市目标,“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实现绿地、林地、湿地的功能整合,进一步完善“环、楔、廊、园、林”总体布局结构,基本形成合理结构、完备功能、均衡布局的网络化系统框架。到2010年,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m2,绿化覆盖率38%,全市森林覆盖率14%,自然湿地保有率30%,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3%;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m2,绿化覆盖率稳定在40%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15%,自然湿地保有率30%,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5%。规划中明确了绿化林业建设的8大任务:稳妥推进绿地林地建设;提高绿化林地建设质量;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养护水平;强化行业法治;推进行业管理信息化;建立灾害预警防控体系;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提高绿化林业建设质量包涵四大核心内容:丰富绿化方式和手段,有序推进立体绿化;完善技术推广机制,强化绿化创新技术的继承运用;探索优化绿化林地建设的新模式;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绿地林地的生态量,增强其生态功能。

     结合推进建设“一环二区三岛三园,多核多廊带”相结合的绿化林业布局结构,上海重点规划十大绿化工程:外环生态专项建设工程(即“一环”);世博园区、临港新城配套绿化工程(即“二区”);崇明、长兴、横沙生态岛建设工程(即“三岛”);新建辰山植物园、崇明东滩国家湿地公园,完善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即“三园”);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完善推进“一纵两横”绿廊景观骨架;迎“世博”城市绿化配套工程,包括老公园改造工程、现有林地改造工程、“春景秋色”工程、街头绿地美化工程;新郊区新农村绿化与造林工程;管理基础建设工程;群众绿化工程;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程。

     张浪总结,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具有五大创新点:三地(绿地、林地、湿地)融合,城乡一体,开创了绿化建设的新领域;加强科技研究,提出了科技兴林、科技兴绿的新战略;结合“1966”城乡规划体系,促进绿化林业网络化发展的新思路;开展绿化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的新模式;紧抓世博会与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契机,出台绿化林业的新标准。

     张浪指出,世博会为上海绿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包括中心城区绿化建设与土地成本激增、动迁难度加大的矛盾,郊区造林用地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绿地林地管理现状之间的矛盾。为此,工作重心将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在发展理念上,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在结构布局上,从单一领域向多领域转变;在系统功能上,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将更注重城乡统筹、优化布局,实现绿化林业空间布局的功能整合、系统集成;要注重以人为本、拓展功能,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注重科技引领、提升内涵,实现在系统功能的有效性、养护管理长效化等方面新的跨越;注重依法行政、社会参与,实现推进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和公众参与形式及内涵的多样性、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