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
来源:佛山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根据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安排,中央财政总支出将突破2.6万多亿元。这一巨大的财政“蛋糕”将如何切分,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对此,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的财政支出将更多地惠及民生,让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和公共财政的阳光。

  公共财政更多地惠及民生,彰显出政府执政理念的升华。特别是透过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感受着这道阳光的耀眼。在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为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

  公共财政内涵的关键是“公共性”,它的重要性源于政府收支活动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势在必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

  我国现行财政支出范围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演变而来的,一方面,财政供给范围过大,包揽过多,有的支出超出了政府职能范围;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需要支出,因财力紧张而不能给予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当前一些地方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缺乏正确认识,财政支出不科学、规划性差,造成资金浪费,经济社会效益低下。而用于政府自身消费和无端浪费的财政资金过多,就难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所以从长远看,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财政的支出必须受到最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只有保障财政支出不被挥霍和浪费,才能逐步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比重。今年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明确的财政重点投入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让百姓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这使民众看到政府在“以民为本”的施政道路上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但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百姓,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具体到运行上,公共财政必然要求以具有公开、透明、完整、事前确定、严格执行的预算作为基本管理制度。唯其如此,才能保障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重点向民生倾斜,从而最终保证人民生活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和谐发展。

  让百姓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这使民众看到政府在“以民为本”的施政道路上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