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解决骗子问题
来源:计算机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5

 
  “民生”二字沉甸甸文/孙定

“民生”二字沉甸甸今年两会强调“民生”。《离骚》诗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似乎是民生二字最早的出处。屈原生不逢时,天下战乱。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颠沛流离、生不如死。如今古国逢盛世,天下太平、衣食无忧、新政恤民、国家富强。今年两会所强调的民生,一是上不起学的教育问题,二是看不起病的医疗问题,三是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可见今日之民生,已超越温饱,是追求有保障、有安全感的生活品质。据两会上的相关信息,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增长41.7%;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增长8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9.27亿元,增长13.9%。新政恤民暖人心,可是百姓不得不问的是:如何才能使这些钱不变成豪华车、胖肚腩,而是切实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呢?“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 政协委员杨志福在今年两会上念给温总理的顺口溜就被登在官方的新华网上,广为流传。自去年以来,《计算机世界》报一直关注着社区卫生的改革进程和试点,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一组颇有份量的专题呈现给读者。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主管认为:“从生到死的关怀,在信息化支撑下,社区卫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市东城区信息办一位主管也表示:“信息化是政府体制改革的推土机。”看来,信息化是解决形形色色“骗”的有效途径,其中的道理其实也简单。比如说机场安检。靠人查,熟人、美女,什么都能带上飞机;靠机查,一视同仁,谁也混不过去。所以有人说,法+人,法斗不过关系;法+机,关系斗不过法。“机”就是信息化。可是,建设信息系统,将恤民新政变成百姓幸福,谈何容易!卡斯特的理论相当透彻,网络化的实质是社会重构。重构是指业务流程重构、社会阶层重构、利益关系重构等等。信息化10年来的经验反复证明,不论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还是一个行业,信息化的每一步都很困难,难就难在“重构”。信息化范围越大、程度越深,重构的困难就越大。其实,类似的民生问题,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解决了。当时个人电脑尚未发明,还没有进入信息社会。为什么他们不靠信息化能做到而我们就不行呢?记得一位西方比较社会学家曾说过,西方中产阶级遇到问题的第一选择是打官司,而中国中产阶级遇到类似情况时的第一选择却是找关系。这也许表明,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于西方的道路。不同于先进的西方,前无古人,只好自已摸索。这就给解决民生问题又增加了一层难度。民生二字,对于信息化而言,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