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成中共民主新气象
来源:欧洲时报 更新时间:2008-03-16

法国《欧洲时报》3月13日载文《电子政务利民主》,摘要如下:

今年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电子政务新气象,成了中外记者眼里的「亮点」。

作爲全国人大官方网站,中国人大网今年首次开通服务专区,爲人大代表提供电子信息,幷事先告知电子信箱使用说明。事实上,全国人大常委会近年来每有会议,与会者都能收到提示邮件的手机短信,幷通过专用电子信箱接收会议日程、文件和资料等。

中国人口衆多,政务工作量极大,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之好处自然不言而喻。

透过当下最流行的搜索、通讯、联系手段,电子政务首先带来的自然是降低成本,快速、便捷、高效。如各级人大立法计划、人员任免等信息,公衆过去难以及时、便捷了解,现在轻点鼠标就一目了然—对推进民主进程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

今年两会开幕前,各代表团驻地就已在网络公布,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多年来尚属首次。人们在惊讶之余,更感受到议政越来越开放和透明。

在拥有全球最大网络群体的中国,公民幷不缺乏使用网络的习惯,也不缺乏议政的热情。而全国人大因应而动,其深层效应更可观。

伴随各级人大电子政务的增长,网络今天正成爲基层民意上达的平台。如2005年7月和8月,《物权法》草案一个多月共收到11000多条修改意见,其中9000多条来自中国人大网站的收集。据说,官方借网公布法律草案也有望成爲常态。

重视网络议政正成爲一种新形式,如去年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通博客,而今年会前会中全国人大和新闻媒体都通过互联网收集民意……

大陆的网络民意复杂繁多,似乎也是异议人士的剧场。但事实上若一经善用,网络也能构建一个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吸纳民意热情,也能成爲充分反映民智的平台,让政府决策离老百姓更近——如浙江今年就曾尝试用互联网直播治污情况。

毋庸讳言,中国现行体制尚不够完备,如今的民意代表之代表性相对狭窄。而通过网络平台有可能更多更广地聆听各方声音、集思广益、打破隔绝、双向互动。如此,以技术层面的发展形式也可推进民主进程,对传统体制也是大有助益。

两会对网络民意的重视程度,但愿也能给各级政府的施政一个好的啓示。

中评社香港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