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两年来,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和《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内信领字[2003]7号)的要求,我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系统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一个网络、一个平台、一个出口、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框架,为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有效推进了政务信息化应用。坚持“统筹规划,应用先导,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结合全市实际,以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具体的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措施。2005年初,编制了《巴彦淖尔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电子政务建设总体发展框架,明确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市委、市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2005年,投资140万元,完成了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一期工程建设。2006年初,市政府办公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网络互联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旗县区、各部门网络建设的任务和互联要求,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平台和电子政务光纤骨干网已基本建成,形成了上联自治区电子政务网络,横联市四大班子及市直各主要部门,下联7个旗县区政府、农管局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了信息报送、会议通知、公文流转、协同办公、应急管理、文件查询、视频点播等基本功能,以及政务公开、网上办事、网上信访、网上招商、建言议政和公众服务等面向公众的服务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市政府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通过建设155M统一的互联网出口和网络防火墙,实现了政务网与互联网的安全隔离。目前,电子政务的各项应用正在全面展开。迁入新大楼后,各项功能将进一步完善,通过应用培训,电子政务将在提高行政效率,协同办公,网上审批、信息共享和公众服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得到切实加强,网站的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市政府于2004年8月开始建设市政府门户网站,2005年组织技术人员对网站内容进行了完善,2006年又集中力量对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新版的“中国•巴彦淖尔”门户网站(www.bynr.gov.cn)于2006年3月份正式开通,共设立政务之窗、政策法规、本市经济、投资指南、企业办事、市民办事、旅游服务、三农服务、网上审批、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20个栏目,80多个子栏目,月平均访问量已超过40000多人次,有效扩大了巴彦淖尔的外向宣传,为招商引资及国内外人士全面了解巴彦淖尔,关注和支持巴彦淖尔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窗口。同时,政府门户网站也是市政府开展政务公开、政民互动、网上信访、网上审批、便民服务的重要通道。为了进一步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网站注册了“巴彦淖尔”网络实名,与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区内各盟市及全国各地的知名网站实现了链接。全市7个旗县区政府、市直主要单位也加快了门户网站建设,并与市政府主网站相链接,形成了内容较为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巴彦淖尔市政府网站群,有效提高了政务公开和公众服务水平。
    三是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全程办事代理制,利用网络化手段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为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和便民办事的力度,按照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暨全程办事代理制现场会的要求,将行政审批服务与政府综合门户网站结合起来,依托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了入厅各部门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的原则,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开通了“网上办事大厅”。企业和居民可直接从网上下载并提交相关表格,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依托自治区有关软件企业,重建了审批大厅软件系统,完善了大厅局域网。通过包括业务管理、窗口管理、收费管理、网络技术维护、中心决策督察5个子系统、20多个操作模块的行政审批软件系统和联通市直各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络,搭建了一个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实现了一口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告知、远程审批、网上预审和电子效能监察等功能。目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共进驻市、区两级部门32个,进驻中介机构6个,初步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审批。通过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为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达到了便民利民。


    四是重点行业应用系统不断完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市电子政务推进工作根据“边建设、边完善、拓领域、重应用”的要求,在加快“统一平台、统一信道、统一出口”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十四个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公安“金盾工程”全市投资约400万元,构建形成了市、县、乡(派出所)的三级公安业务网络体系,实现了网上办公、刑事侦察、户籍管理、社区治安等网络化管理。“金保工程”投资320万元,建成了市劳动局中心平台和业务网络系统,实现了市县两级互联,为参保对象及社会公众提供了全面的网上参保和信息查询服务。近期,市劳动局已经通过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与自治区劳动厅实现了MPLS-VPN网络连接,建立了巴彦淖尔市与自治区劳动厅专网的互联通道,有效加快了全市“金保工程”建设步伐。河套灌区管理总局投资2230万元,建成了会商中心和覆盖各灌域管理局的2.5G无线宽带网络系统,可远程监控各闸门的水位、流量,初步实现了灌区水利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市农牧业信息网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由市农牧业局中心平台、旗县区农业局平台和二十五个试点乡镇终端组成的三级农牧业信息网络体系,为推进农村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三农”奠定了基础。市国税、地税系统累计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金税一期、二期工程,实现了与国家税务总局、自治区、旗县区、基层税务所五级计算机网络互联。同时,发改、财政、统计、工商、交通、计划生育、教育、审计、质检等一批重点业务系统也不断完善,并在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是机构和人才队伍得到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2004年,市委、政府重新调整了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政府市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2005年,市政府又组建成立了市人民政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工作。2006年初,市政府通过公开招考,为网络信息管理中心选配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充实了市信息化工作机构的人才队伍。多数旗县区和市直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机构或安排了专门的技术人员,使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形成了全市电子政务一体化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