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全国首创“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政府的行政权力怎样使用?怎样从根本上监督?普通群众能知道它是怎样运行的吗……这一个个曾经的疑惑如今在南京被逐一解开了——南京市在全国首创“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把权力放在阳光下透明运行。中央纪委领导指出:南京市的做法在全国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中很有推广价值;省委书记李源潮多年来一贯倡导权力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来运行,要建立一个权力运行的监控系统,权力运行到哪里就要监督到哪里。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这个要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他们的做法得到了李源潮书记的充分肯定;去年6月中旬,南京也在全国政务公开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南京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十多个省、市相继联系来宁考察、取经事宜。
    “阳光运行”是权力最好的防腐剂   

    党风廉政建设同权力运行有着紧密的关系,权力运行普通群众看不见、摸不着。而有的行政权力是一种不规范、不透明、人为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权力,其运行结果必然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出现不正之风,产生推诿扯皮甚至腐败现象。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党和政府关心、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南京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必须让行政权力在规范、透明的轨道上运行,减少人为因素,把权力放到阳光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廉洁、高效、透明。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明确提出:以政务公开为原则,以电子政务为载体,以网上政务大厅为平台,推动行政执法权网上规范、透明、廉洁和高效运行,从根本上把权力运行让群众看得见;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则要求政府所有部门权力要做到 “三公开”:权力内容公开,权力运行公开,权力运行结果公开。2005年8月,南京市开始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目标——“一年明显见效,两年基本建成,三年巩固提高”。

    南京在国内较早探索和实践电子政务,相继建成市级机关公务内网、统一办公平台和“中国南京”门户网站,政府职能部门也纷纷建立局域网和门户网站,公开政务信息,提供业务咨询、交费、信访、投诉等在线服务,网络综合功能较为完备,因特网用户已达60多万户,这就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建立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006年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权力阳光远行机制的意见》,成立了市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罗志军书记、蒋宏坤市长亲自担任这项工作的总负责,南京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陈绍泽任领导小组组长。南京市明确要求全市54个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市级机关部门和13个区县两年内基本建成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工作机制。当年8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推进会,对首批实现行政权力电子化运行目标的26家单位提出明确的进度要求。之后,各区县、市级机关各部门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把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什么是“权力阳光运行”?南京市“阳光办”负责同志介绍,这里的权力是指由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所赋予行政部门的行政职权,让这些职权公开、透明地运行,这就是“权力阳光运行”。   

    政府行政事项公开透明

    政府行政事项怎样公开?运行又怎样“阳光”? 去年上半年,南京市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组织对全市行政执法权进行了全面清理,基本摸清了全市行政权力的分布、结构、重点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律和概况,核定了市级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46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29个,受委托组织46个;清理并审定市级具体行政行为共计5878项,其中行政许可265项,行政处罚4546项,行政征收191项,行政强制120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756项。南京市由此明确规定:凡未经清理核定、不在职权目录和规范流程中的行政权力(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履行的除外),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得行使。

    南京市把经过核定的行政权力及运行流程按照统一规范格式,全部公布在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法制网和本部门网站上,市民打开这样的网页,这些部门的权力就一目了然,他们办什么样的事需要多长的时间,怎样办理,再也不需要处心积虑地找熟人、“开后门”、通关系,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机关“中梗阻”,掐断了公务人员权力寻租的渠道,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网尽知;而不能公开或暂时不能公开的行政权力,严格执行报备制度。目前,已有16个部门调整行政权力事项,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确认后重新公布。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南京市则公布了51个市政府部门的全部265项行政许可项目,初步实行企业登记并联审批、建设项目审批网上协同办理,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审批透明度明显提高;将首批发放30万个实名免费信箱,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各种政府业务在线服务。南京还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实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网上受理和答复,网络也可跟踪查询办理进程和结果。

    南京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还包含“一二三四”的框架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一个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依托市党政内网和“网上政务大厅”把各级政府、各级部门连成一个整体,实现信息共享、联网运行;“二”是市、区县和部门两个层面的工作平台:市信息中心完成“网上政务大厅”的升级、改造,为全市行政执法电子化提供平台;全市首批21个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和5个区县政府初步建成以行政权力运行为主体的网上办公系统;“三”是指系统具有网上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网上监察监控三大功能,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水平;“四”是指权力阳光运行电子化系统基本满足四个方面的需求,即:满足社会公众了解行政事项办理情况的查询服务功能;满足机关工作人员高效办公的载体服务功能;满足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辅助服务功能;满足纪检监察部门对权力运行的实时远程监督功能。

    政府办事效率可以设计

    “提高办事效率”原先只是口号式的一般要求,南京市实施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后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喊喊口号——办事效率可以设计、可以控制、可以按最优化来设计,这就最大限度地优化、细化、固化了行政流程。政府机关办某一件事原先要多少天,却没有保证。如今实行这个机制不但办事过程一目了然,而且办事进度、办事效果都精确到了分和秒。

    南京“市网上政务大厅”和首批21家单位设立网上监察监控系统,各单位领导及监察、法规、人事教育等部门可以对行政执法电子系统进行实时流程监控、自动预警、绩效考核、异常处理,一旦出现违规操作或办理超时,网上监察监控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并启动督促、调查程序,帮助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有效地解决了机关“中梗阻”、群众到政府办事难、找关系等难题,掐断了公务人员权力寻租的渠道。南京市第一批单位推行网上办公的实践显示,绝大多数部门行政执法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少于法定办理时限,部分行政执法事项甚至把20天法定时限优化缩短到1天,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没有实行权力阳光运行之前,南京市国土局建设项目预审办理时间通常要一个月,而阳光运行之后,由于把权力运行流程定到了每个干部的岗位,他们都不愿意在自己的岗位上耽误时间,都要急于提前完成,这就在无形之中形成了激励机制,以往那种机关作风推诿扯皮拖沓现象没有了。统计显示,南京市国土局办理建设项目预审原先起码要一个多月,而现在只要11天1小时37分;去年7月到9月这个局办理的103件审批件中,平均办理每件审批时间连打印在内的12个流程总耗费时间仅为9天2小时45分22秒。该局自实行网上办公后,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缩短了50%以上。到目前为止,南京市政府系统177个部门和单位(含区县)全部接入了市级机关公务网,机关公文实现了网上流转。今年,南京市100%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大部分行政处罚事项都将在网上运行。

    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可以把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提升效能、源头防腐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南京,只要实行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部门,那就一定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就一定能提升效能,根本不用担心这里办事过程会出现所谓的“猫腻”。也正因为这样,罗志军书记要求各部门要敢于、要舍得把自己最重要的权力拿出来放到网上运行。他说,这其实也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和爱护。

    南京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是推动政府权力运行转变的一场革命,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是一个重大考验。这个机制推动政府要依法行政,要把权力的使用拿出来让群众监督,政府和群众出现“扁平化”关系——双方再没有高低、上下之分,行政权力“扁平化”管理使政府和群众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对等关系……南京市委、市政府把这个机制作为具体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推进转变机关作风更好地优化服务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抓手。如今,南京市已顺利实现了“一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今年底,南京将全面实现行政执法权力的电子化阳光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