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数字解读“数字上海”
来源:新民晚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302万根宽带、1609万部手机、人手一张交通卡……“数字上海”中,跳动的数字最鲜活。记者今天上午从2007上海信息化建设情况介绍会上最新获悉,信息产业连续5年成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2006年,上海信息产业增加值1337.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3%。

    每个家庭离不开网

    手机看电视,电视能上网;卫星接收数字流,地面传输代码包。目前,除3G网络还处于商用试验阶段外,国际主流商用通信技术都已在上海应用。宽带网、有线电视、卫星、地面传输、IPTV、手机电视等各类数字洪流,将现代都市人牢牢网住——

    ■截至2006年底,上海市数字电视用户9.3万;近半数家庭接入了宽带网络;城市家庭电脑普及91%;互联网用户957万;IPTV超过12.8万户。

    ■9条国际海底光缆在上海登陆,国际通信容量约占全国的70%。

    ■上海与世界接轨的速度越来越快,上海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出口带宽超过40G,高于进口带宽流量。

    ■太平洋海底直达光缆系统(Tans-Pacific Express),计划于2008年建成。上海作为登陆点之一,通信容量将是中美间目前能力的60倍,初期开通容量为1.28T。

    日常生活离不开卡

    乘车不找零,看病不带钱,购物无现金。生活在“数字上海”,人们离钱越来越远,距“卡”越来越近。交通卡,联通上海大街小巷;社保卡,连着市民生老病死;银行卡,管着市民衣食住行。2006年,上海市民的“卡生活”更贴心更便捷:除医疗、就业、养老金、公积金等应用外,社保卡还在人大换届选举中用于选民登记,并与居住证信息系统捆绑,提供残疾人服务、兵役登记、婴幼儿接种免疫等社会服务——

    ■社会保障卡累计发放超过1000万张;其中,专门针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优待卡,对全市中小学生发放学籍卡;

    ■建成开通了覆盖全市、针对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居住证信息系统”,系统可容纳1000万人员的信息,具有每天4.5万张的制发卡能力;

    ■2006年,全市银行卡持卡消费金额1793.7亿元(其中投资类消费金额59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7%。

    ■上海公共交通卡累计发卡超过2500万张。正在建设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交通监控系统和诱导系统三合一的智能交通。

    具体数字点亮世博

    从今年开始,上海将完成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在100万户家庭推广使用家校互动系统,并计划2年内,把宽带网接入郊区所有行政村,在沪郊1000多个行政村建立“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

    同时,用数字信息点亮世博,2010世博信息化的具体目标明确——

    ■让所有世博参与者在上海享受到无所不在的宽带、智能网络服务,以及第三代移动网络。

    ■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管理有序、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系统。

    ■展示最先进信息科技,让参会者亲身体验到下一代信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