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英文简称TPE(Trans-Pacific Express)的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由于不再途经日本,而是直接连通中国大陆和美国,加上原先已在使用的中美第一条海底光缆,两条光缆将可进一步为上海及全中国提供更安全顺畅的通信保障。
至于去年12月26日晚台湾南部发生7.2级地震,使台湾外海海底光缆系统受损而几乎瘫痪亚洲国家及中美之间的通信网络的现象,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秘书长周卫东前天在一个通报会上受询时说,新建的光缆走的是不同的路,相信台湾外海再受地震波及、中美间的通信再出现大面积中断的风险会减少。
周卫东在通报会上向驻沪的领事、外资企业及商界领袖介绍上海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时也表示,2007年,上海市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将确保基础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尤其要确保公共服务领域,如机场、码头、医院和银行等与市民及企业密切相关领域的网络正常运行,“一刻都不中断”。
总投资额为5亿美元(约7亿多新元)的跨太平洋光缆,是由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的六大运营商联合出资铺设,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华电信、韩国电信和美国Verizon公司。这条中美之间的第二条海缆将可同时处理相当于6200万个通话的数据量,是现有中美海底光缆容量的60多倍。合作协议于去年12月18日在北京签署,同月26日即发生台湾外海地区强烈地震严重损害海底电缆的事件,使正在铺设的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更别具意义。
联合国属下国际减灾战略中心(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简称ISDR)主任布里斯诺今年2月间曾指出,有关海底电缆受地震波及事件对经济及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是一种新形态的“现代灾难”。
布里斯诺表示,国际电信联盟(ITU)及ISDR早已注意到海底电缆的风险,台湾外海地震引发的严重后果,将加速有关机构拟定新的标准,加强海底电缆的安全性。他说,过去海底电缆的建设较强调海底水压、湿度的对抗性,经过这次教训后,ITU将会全面提升海底电缆的抗震标准。
总长超过1.8万公里的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计划在明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完工。这条光缆在美国的登陆点是美国西海岸的内多纳海滩(Nedonna Beach),并会在中国的青岛和崇明岛以及台湾的淡水登陆。韩国的巨济岛也会是登陆点。因此,韩国和台湾的居民也会受益。
上海目前已有9条国际海底光缆登陆,通信容量占到了全国的70%。据介绍,2008年,上海内环线以内的无线宽带入网要达到全覆盖。在2010年以前,无线宽带入网还要延伸至上海市区主要干道和部分郊区。换句话说,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市中心的人们将可随处无线上网,不再局限于星巴克、麦当劳等固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