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迈向信息社会仍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为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断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把"工程带动,应用主导"作为推动我国信息化的重大举措。推进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就是加速社会转型,为中国信息社会的早日到来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储备。按照国家信息化战略初步确定的时间表,到2020年要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应用和信息化的推进并不意味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只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经济社会长期积累,并引发整个社会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实现本质特征的转变,才预示着信息社会的真正到来。我国在为信息社会的提前到来进行"量"的积累。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管理模式在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起步,信息产业在不断壮大,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变化,数字化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同时人的心理健康受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政府信息共享、能源信息化建设、公共关系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心理咨询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与我们每个人相关,特别是公共关系、心理健康和能源信息化这几个方面更值得我们关注。
公共关系是否搭上了信息化快车
公关在现代社会很是流行,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无论组织还是个人,无论有喜还是有忧,都要进行公关。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对公共关系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公共关系是通过信息传播、关系协调、形象管理这些功能,去实现主方--组织机构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让它的客方主动去通过认知接受它。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公共关系专业在中国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越来越多的在社会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共关系由主体(社会组织)、客体(公众)、手段(信息传播)三大要素构成。公共关系在诞生100年的历史上,都是把信息传播作为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这说明信息传播是开展公共关系的基础。
公共关系在诞生初期,使用的主要是纸件媒体,比如报纸,后来有了无线电、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出现,使得这种传播效应得到很大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对于信息领域的建设,包括民主化的进程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国内的媒体都由政府管,现在媒体比过去发展的快,不但有政府媒体,还有民营媒体,而且有些民营媒体还成为了主流媒体。而传媒业的发展为公共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电视、广播这些媒体,都是传统的媒体。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互动的传播。我们把互联网叫新媒体,也叫做新锐媒体。郑砚农指出,这种新媒体强调互动和受众的参与性。像MSN、QQ,尤其是博客的出现,给公共关系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网络博客上分不出谁是主方,谁是客方,大家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都可以成为引导舆论的主体,同时又都是受众,体现了公共关系这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所以,从公共关系和信息化的关系讲,公共关系从它诞生以及发展都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100年当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公共关系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年轻公关业迅猛发展
截至2005年底,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对中国大陆境内的专业机构和业务(只限于公共关系服务)调查显示,专业的公关机构有3000多家。可以把3000家公共关系公司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型的公共关系公司,一类是国内型的公共关系公司。前者是国际上著名公共关系公司在我国设置的分支机构,它和国内类型的公共关系公司的业务有差别,主要偏重于战略层面,而后者主要偏于执行层面。总体讲,这种差别是由于历史、经验、专业化、人才造成的。随着我国公关业的发展,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
2005年度中国大陆境内的公关专业服务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整个行业年营业额估计超过6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度增长33.33%;耐用消费品、IT、快速消费品、通讯、医疗保健等专业服务将继续占据主要份额。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客户关系营销、媒体关系管理和专业创新能力为专业机构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媒体环境、市场环境和人力资源仍制约行业发展。
郑砚农指出,公关行业是很年轻的行业,主要因为它的理念新、从业人员年轻、业务范围新。一些媒体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五位的热门专业中往往都有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之所以发展快,成为热门专业,与社会需求有关。
经济全球化中,很多跨国企业发生贸易摩擦,除了政治、经济因素外,很多都是由于文化问题。这就需要跨国企业管理理念的国际化,进行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差异问题。公共关系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文化层面的问题就是公共关系的问题,体现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很多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首先找公共关系公司帮助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
政府公关提升软实力
郑砚农指出,过去我们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上,强调加强国家的硬实力,而对软实力重视不够。现在我国的软实力也应该加强,要与硬实力配套发展。软实力包括国家形象、地区形象、组织机构形象等问题,这些也是国家实力的表现。公共关系可以帮助改变提升这些软实力。比如,经过了20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现在提出建设服务型的政府,政府职能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执政理念的转变,使社会更加公平,更加反映民众的诉求,把过去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情况,转变成小政府大社会。在此过程中,公共关系在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改善政府形象、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上,尤其是改变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上凸显它的威力。因为公共关系体现在认知管理,使公众对中央政府的一些政策、宏观调控有更大的认知度,有更强的参与性。
地方政府如何协调的发展经济?过去地方政府一味的强调招商引资,现在逐渐转变成投资促进。投资促进中如何树立、改善区域形象,变招商引资为投资促进,吸引更多的企业为当地做贡献,达到双赢局面?过去地方政府注重加强硬环境建设,现在开始注重自己的软环境建设,比如强调自己的管理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等。如何更加有效利用传播工具,使民众更加有效的对政府认知,有效传达政府的理念、意图,使民众更好的接受,这就需要改变过去政府传统的单向传播的宣传方式。郑砚农指出,传统的宣传方式是自己说自己好,别人说你好,现在变为怎样让别人感受到你好。首先要让别人认知你,然后接受你,这是一个传播理念的问题,需要公共关系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