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围绕群众呼声弥补工作”软肋”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08-03-15

 人民网杭州3月19日电 记者顾春、鲍洪俊报道:浙江省绍兴县党委政府把群众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着力点,铁腕治理生态环境,推进政府阳光行政,以崭新的政府形象和工作效率赢得群众的信赖。

  绍兴县名列全国百强县前十名,最近4年来,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去年达到8000美金,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4.2%和13.6%,2006年分别达到20438元和10438元人民币。收入连年提高,群众应该满意了吧?但实际情况是,老百姓的关注点、满意度不再停留于发展初级阶段,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随之而来。 “群众的呼声,昭示我们工作的不足,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县委书记徐焕明告诫县委县政府一班人。

  “企业越办越多,环境越来越差”,是群众意见最集中的问题。多年来的粗放经营,使江南水乡绍兴县的水质下降到四类、五类;土地等要素支撑和大气、水质等生态环境容量几近极限。为了扭转严峻局面,绍兴县自我加压,提出“零增长生存、负容量发展”目标。2006年开始,绍兴县展开新一轮治水工程,计划5年内把水质恢复到三类至二类。他们建立以“单位排放论英雄”的新环保评价体系,向排污企业发放许可证,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台帐,将排污总量分解指标发放到企业,限定年排污总量,超标严惩,强控污染。招商引资,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拒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全县工业企业普遍自行配备了二氧化硫回收系统,减少废气排放;计划今年完成每日5万吨的中水回用工程,环境容量相当于增加55亿元GDP;5年内力求达到25万吨,环境容量相当于增加275亿元GDP。

  干部每天忙些啥?为消除群众的疑虑和误解,绍兴县今年展开“让权利运行更加规范透明,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放心”活动,精简公开办事事项,严格规范权利运行。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县政府大胆探索,向五个经济强镇下放审批权力,激发强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县领导带头蹲点调研,倾听群众意见。应运而生的领导干部“每日交流”栏目,经成为绍兴县政府网站的当红栏目。这个栏目记录的,是该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19个街镇“一把手”每天的工作动态:每人在工作日下班前,将当日工作情况以一句话形式报给县委办,当晚汇集公布于“每日交流”简报。这一来,不光是机关干部,老百姓也经常上网点击栏目,看看“这些干部每天在做啥”。“老百姓都能查查你每天在干啥,干部的压力就大了”。福全镇党委书记周建鑫说,为了这“一句话”有内容、有创意,每天工作都不敢懈怠。镇上一个投资近3亿的项目,从申请到审批,只用了一周。“进展情况每天公布,谁也不敢拖延,速度自然快了!”

  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全县各机关部门今年开始实施财政公开,各部门对财政经费的使用,定期公布,原本用在暗处的钱到了明处。原来的部门收入差别较大,一些实权部门小金库充足。今年起,全县23个党政部门实行福利“四统一”阳光新政,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补贴、福利实行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核算、统一发放,让机关内部收入规范透明。此举使机关部门尽职的多了,攀比的少了;中心意识强了,部门利益少了,直接促进了作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