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澄宇:从英特网到信息社会
来源:TOM 更新时间:2012-04-14
3月21日,2007年互联网创新领袖国际论坛将在北京举办。此次国际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由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文化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政府等单位指导。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熊澄宇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

主持人黄澄清:感谢Taketsune Watanabe先生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教授演讲,大家欢迎!
  熊澄宇: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从英特网到信息社会”。我想今天在这个会上表达一点我自己的观点,讲三个意思。第一个就是对英特网的再认识,第二个是对信息社会的再认识,第三个是从英特网到信息社会。
  第一个关于互联网的再认识,我想说几句话。第一互联网是技术,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技术,目前国际学术界在讨论一个概念,就是一个技术上的发展趋势,是纳米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认知科学四大领域的整合。而这样的4大领域的整合,目前在我们的网络环境当中都在出现一种新的融合和整合的方向。第二个角度谈这种整合我们说是三网合一,有传统的三网合一和新的三网合一。那么新的三网合一是在3G等等的技术,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是技术,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技术。
  第二个我们说互联网是一种媒体,是以交流为基本功能的媒体。我们以前说的媒体是大众传播,但是我们现在这样的媒体出现已经走过了几种媒体发展功能的转变,从沟通功能、通讯到今天的交互,在交互当中构成了我们今天媒体的核心。再也不是谈受众和信息发布,我们可以谈用户和其他,那么每个终端都会是一个接受者。那么第二个整合媒体的意思是以一种交互媒体为主的,是与传统的媒体形态进行融合,我们说是并存、融合、创新。互联网和现有的传统媒体、新出现的媒体正在整合。
  第三句话我们是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社区,这个社区的构成是从人到人群到社区,那么从人构成人群在里面起作用的是媒体,从人群构成社区起作用的还是媒体。而互联网的出现帮助我们构成了这样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我觉得在这样的社区里面它是形成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和不断自我完善组织结构的规则,这个恐怕对于我们今天有重要的意思。
  第四句话,互联网是生产力,它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和新兴社会形态建构的一种形成。我们今天说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层面上。那么现代化的发展两个阶段,大家都是谈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那么我们今天谈的信息社会跟以前谈的又有不同。我们以前更多是谈计算机信息基础技术,但是我们今天谈的信息社会在国际上有一个新的词,从一个角色到另外一个角色,从平台到终端,从信息到处不在的信息,这个就是我们对今天社会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它实际上反映了从技术到内容的一种转化,从平台到终端的一个发展,然后从关注产业到人的需求。
  有一本书里面叫做第一个阶段是信息技术,第二个阶段是信息产业,第三个阶段是信息技术,第四个阶段是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就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推动,所以基本的就是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而这样的生产关系更重要表现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表示在社会层面上。所以我们今天的信息社会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的技术平台,更重要的是与我们的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系的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第三点我们要谈论的就是从互联网到信息社会。那么在今天我们说的信息社会这样的结构下,在这样一种新的形态下,互联网起什么作用呢?我想就是我刚才说的问题,更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参加过国际上的类似的会议,我们谈管理在我们国家谈得比较多,在欧洲谈服务得比较多。但是现在从管理到服务又出现了新的说法,就是进步。那么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向群众的角度倾斜,而实际上它涉及到了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是在物质文明缺乏或者是物质文明为主的阶段。而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时候,那么文化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就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所以我们说,当互联网从科学走入文化这样的概念的时候,互联网有新的定义。恩格斯对于文化有一个定义“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那么我们说互联网在今天不仅仅是一个科技的问题,实际上它已经在融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以我们说这个概念就是我们说互联网一种新的发展,这样一种发展是从共性发展到个性、差异。尊重个性,承认差异是现代社会一个新的需求。那么我们说,这就是我们对互联网的期待,也是我们对新的社会形态的一种期待。

  所以我最后一句话是“让我们伸开双臂,去迎接新的太阳”,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