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把“办公桌”搬到世界各地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8-03-15

 
  
 
  河南省济源市一位领导年前在国外考察学习时,手持一把“电子钥匙”,在自己住的酒店就能通过互联网批阅各种文件,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能把领导干部“办公桌”搬到国外的,就是济源市正在推行的开放互联网条件下的电子政务。

  去年10月,全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总结暨现场交流会在济源市召开。济源电子政务试点建设通过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后,各入“网”单位可通过电脑终端完成公文管理、信息发布等工作,实现节能、高效的自动化、无纸化办公。

  对通过互联网开展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济源市发改委的李存利深有体会。3月12日,发改委要开全市性的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效益工作会,3月9日,发改委领导决定让李存利给80多家单位下通知,必须在半天内通知完,时间紧,任务重。李存利却毫不慌张,上午11点,他拿出一个类似“U盘”的电子钥匙,插入电脑,进入“济源之窗”政府网站,身份验证通过后,他一一选择需要通知的单位,然后一个回车键,通知就发送出去了。此时,被通知单位的系统管理员手机里出现一条提示短信:有一新通知,需要你进入系统查询。

  11点10分,当李存利再次进入系统时,发现已经有16家单位自动发来回执信息。“凡是看到通知的都会自动发送回执信息,这一方面让我们心中有数,了解到底谁还没看到通知。另一方面也防止了有关单位以没收到通知为由不参加会议。方便得很!”16点,当他再次查询时,所有单位都已看到通知。

  “原来要一天半还完不成的任务,现在10分钟搞定!”李存利说,就在一年前,如果要开一次80来家单位参加的会议,需要专门有两三个人抱着话机下通知,有时电话不通找不到人,找到人了由于语言或听力问题还容易听不清,一个通知需要复述几遍,等下完通知,人早已精疲力竭,口干舌燥。

  电子政务不仅方便了下发通知,还方便了项目管理与审批。如今在济源,绝大多数的项目报表都已实现了网络管理,绝大多数的纸质文件都已取消。在以前,每年市委、市政府各种纸质文件资料,光印刷和纸张方面的花费大约要超过10万元,再加上各乡镇、局委印发、取送文件的费用,全市光在文件方面消耗的资金就有100万元左右。现在通过电子政务系统,不仅能节约资金,而且两个小时能批阅120封群众来信,而同样的工作量,按传统的工作方式还要再增加三个人手,需要7天才能做完。

  济源市还在政府网站上设立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通过网络,把政府为民服务的领域大大拓展。一是将原来系统中的呼叫中心平台、短信平台、互联网平台三个接入平台整合到一起。二将便民热线系统增加了网上转办流程,所有12345转办件可通过互联网转办到各责任单位,避免了人工电话转办占用电话通道的弊端,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三是12345网站升级,不仅保留了网上公开办件的功能,同时将各责任单位的办件情况进行公开。以上所有工作由系统直接完成。四是升级后的便民热线统计功能增加了考核项,包括科室内部考核、责任单位考核。所有考核结果由系统自动完成,使考核结果更加公正、透明。有了互联网的帮助,济源“12345”便民热线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快捷,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更加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