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CIO“无权者”的加冕(1)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接受本报采访的11位信息主管,他们的职位是11个不同的称谓。

·央企内部人士透露,大部分央企没有CIO这个职位,信息主管多由高层领导兼任。

·除了定位不清,还有一个现象是在职时间不长。在不少企业,CIO的任期只有两到三年。
 
 

·如果说这就是无权者,那么CIO无权者的状态是现在,是过去,但并不意味着未来。

·CIO迟早会走上权力高台,拥有无权者的权力。

·因为,央企CIO很有可能带动一个新阶层的崛起—

2007年2月,国信办、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要求有条件的中央企业须设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CIO的岗位是要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

它意味着,央企的CIO以后就是一个独立的名正言顺的岗位,而且,央企CIO将拥有企业的高层权力,名列企业管理层。

央企这一转变,也许会带动广大的企业CIO们作为一个新的阶层崛起,获取无权者的权力。

CIO的数字和现实

我们可以透过一些近期的数字,来捕捉CIO的现状。

CMP咨询公司在2006年底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06年底,真正将信息主管定义为CIO的中国本土企业并不多,只有12.1%左右的企业将信息主管定义为CIO,而且其职位层级一般在企业中处于副总级别上。

除了定位不清,还有一个现象是在职寿命不长。在不少企业,CIO的任期只有两到三年。因为信息部门被视为一个成本中心,而且信息化这一隐性的收益很难体现,很难衡量。CIO难讨CEO的欢心,因此CIO也难逃频频更换的命运。
 


谁动了CIO的奶酪

据一位在央企主管信息化的处长私下透露,除了那些合资的企业以外,央企大部分都没有CIO这个职位。在很多央企,信息化主管是高层领导兼任的。

事实上,在广大企业中,由高层领导兼任CIO的比比皆是,就连CFO也在抢位。 
 
 

如果你想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最新报道,你会发现,与CEO比肩的人基本是CFO。偶尔能够看到CIO的影子,与之并列出现最多的词语也是“IT战略”而非“公司战略”。

2006年,在第二届中国CFO高峰论坛暨2005年中国CFO年度评选中,入选年度CFO的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新国不断提及承德露露的信息化。王新国的财务总监背后,还有一项工作,可能是鲜为人知的,那就是王新国同时也主管着公司的信息化工作。

王新国绝不是唯一的一个CFO兼CIO。

大庆油田信息中心主任田峰认为,过去我们一直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强调一把手的领导作用无疑是必要的,这对推动全局性的信息化工作颇为重要。但是对于一个组织机构来说,在推进本单位信息化时,仅仅有一把手挂帅,有领导小组的存在就显得不够了,必须有专职的、参与决策的、有协调权力的信息主管机制,包括信息主管职务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

无权者的权力

“无权者的权力”这个词出于曾任捷克总统的哈维尔。

如果说CIO是无权者,那么CIO无权者的状态是现在,是过去,但并不意味着未来。

CIO迟早会获取权力,成为企业管理层的一分子。

哈维尔说:“时机一旦成熟,一个赤手空拳的平民百姓就能解除一个整师的武装。这股力量并不直接参与权力斗争,而是对人的存在这个难于揣测的领域发生影响(难以预料的是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和多大程度上这种影响得以产生)。我们无法弄清楚什么时间那最后一刻会来。”

现在,那最后一刻我们依然不清楚何时会来。但我们已经看见了黎明前它欢快前行的影子。

《意见》的出台,分明让我们感受到它文字底下盎然的生机。但是,一纸文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还有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

央企CIO是否应该有采购决策权?

央企CIO是否应该有免责权?

央企CIO是否还有上升空间?

央企CIO如何考核,任期能有多长?

我们提出问题,只是希望能有圆满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