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2008奥运信息系统的神秘面纱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12秒91!!!”2004年8月28日凌晨,刘翔飞一般越过110米栏终点线时,裁判面前的计时计分系统中显示出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数字,全世界都欢呼起来。

  “我看着电视掐着G-SHOCK,成绩应该是12秒83,裁判给刘翔110米栏的成绩有问题。”一位狂热网友的留言引来数百千万支持追捧者的回复。

  刘翔的成绩果真被裁判弄错了吗?奥运会的裁判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每位选手的成绩?他们用的方法又如何让全世界50亿观众信服?除了电视转播,2008奥运会是否能让我们享受到随时随地获知赛事的信息?为奥运会服务的信息系统还有哪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即,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奥运会赛事和服务信息系统的神秘面纱。

  

计时系统精确可靠

  在为2008年奥运会及其他有一定规格的运动会服务的技术手段中,计算机赛事系统是运动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系统,并直接显示着运动员是否将成为世界冠军的命运。

  奥运会一共26个比赛项目,每个项目都由一套单独的赛事系统控制。刘翔参加的110米栏比赛由以摄像技术为基础的径赛赛事系统控制。发令枪响,与赛事系统相连接的摄像机开始拍摄,终点处,裁判面前的电脑显示屏上便是运动员飞奔的身影,大屏幕下方,计时器同时开始滚动计时,直到每一名运动员都冲过终点线。

  比赛全部过程被忠实地记录在系统后,每个运动员跨越终点线的瞬间,裁判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应的精确到0、001秒的时间。如果因两名运动员几乎同时跑过终点,很难用肉眼分辨先后的话,裁判就可以拖动鼠标,截取运动员在跑道上的任何一点,毫无争议地调取相应的时间并排出名次。

  径赛中的马拉松比赛较其他场馆内的比赛多了一个跟踪系统的帮助。由于比赛路程长,需要配置相应的传输装备和网络将跟踪拍摄的画面和数据传回计算机赛事系统中。

  奥运会的田赛一共包括6项,成绩统计大多采用激光测距的方式进行。在铅球或标枪项目中,组委会将测距仪固定在赛场的某一个位置,运动员站立的位置是固定的,掷出的铅球或标枪落地后的点也是固定的,这样,测距仪、运动员和铅球(标枪)落地点三点连成一个三角形——已知测距仪与运动员之间的距离,已知测距仪与铅球(标枪)落地的点形成的角度,求运动员与铅球(标枪)间的距离,这样一道简单数学题的答案就被计算机算了出来。裁判确认无误,轻轻敲击电脑键盘,成绩就进入田赛赛事系统。

  2008奥运服务系统更加完善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一位国外运动员正在宾馆内休息,忽然看到电视上出现自己要参加比赛的入场仪式。他慌忙四处查问,才知道比赛临时调整,由于信息沟通手段不够灵活,他没能及时得到信息而耽误了比赛,遗憾终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奥组委对信息发布系统(IDS)和运动会管理系统(GMS)进行了越来越精细的完善。1月19日,2008年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实验室也已经启动,这两大系统已经进入测试,这标志着北京奥运会的IT系统已从设计筹划阶段进入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软件应用的集成和测试阶段。

  2008年奥运会正式开始后,每一单项的比赛分别由单项计算机赛事系统控制,项目比赛完毕,单项赛事系统将分别采集出的成绩汇总到综合成绩统计系统中。20几个项目的比赛成绩在系统中便会自动排出名次,组委会再通过信息发布系统每天即时将成绩汇总发布,运动员和媒体既可以用自己携带的电脑联网登录比赛的官方网站,也可以在新闻中心提供的赛事查询系统中查询赛事安排、奖牌数和比赛成绩。

  奥组委在运动会管理系统中对比赛进行总体调控疏导,保证赛事服务的信息系统能及时更新,运动员和观众可以随时了解比赛信息。因此,只要运动员及时登录信息查询系统查询相关赛事信息,便可以有效避免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误赛事件将永远尘封在奥运会的历史记忆中。

  除了包括安全在内的几个主要系统,2008年北京奥运会涉及到的运动会服务系统还包括仲裁录像系统、回放系统等。为保证比赛的客观公正,一些新技术也可以帮助解决争议问题:足球内置GPS定位装置清晰判断足球是否入网、红外技术解决羽毛球出界与否难题。

数字奥运“玩转”北京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也不仅仅是北京市的奥运会,这一切,无不考验着北京市的城市信息化等“软性”信息服务水平。数字奥运的构想需要从一个几乎涉及北京整个市政规划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上实现,这个管理平台声势浩大,要能对北京市的供水、燃气、气象、环境保护、市容市貌、卫生防疫、旅游等13个方面的信息自如“玩转”。

  根据北京市奥组委2002年发布的数字奥运建设专项规划,数字奥运的目标是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基本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多语言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据报道,奥组委服务部提出,要建立50个有人值守的信息查询终端,以专人与信息系统合作的方式为奥运观众开展面对面的服务。

  偌大的北京,50个信息查询终端未免“僧多粥少”,互联网、无线通讯技术和手机终端这时就凸显示出了实际效应。

  随着奥运官方网站的奥运电子地图服务去年初正式推出以来,今年1月16日,英文版奥运地图服务也已问世,这也是奥运官方网站历史上第一次推出多语种的动态电子地图服务。这样的英文版奥运地图服务覆盖了北京市的全市地区,观众可以查询到包括比赛场馆、特许商店、地铁站和精品胡同等四部分热点地图信息,还可以方便找到政府机关、医疗卫生、学校科研、休闲娱乐、新闻媒体、购物场所、房地产、场馆会所、体育场馆、旅游景点、餐饮服务以及宾馆饭店等十二个专题的地图信息。随着赛时的临近,还会有各种各样与奥运有关的信息越来越多地整合到地图中。

  然而,北京市的无线互联网络还没有覆盖到每个角落,上网查询仍然受到互联网络区域的局限,能够提供北京向导、多种语言帮助的智能手机因此应运而生。一些手机厂商推出新款奥运手机,有了它,游客在北京想了解交通路线信息,不仅可以点击中英文两种版本的文字介绍,还可以听到手机说路线。同时,北京市消防局还在去年增加了119手机报警定位的功能:奥运会期间,用手机报火警,消防局能迅速确定火灾地点,提高出警速度。

  与运动会服务系统不同的是,这些软性信息服务没有被国际奥组委指定IT厂商所垄断,在如何为奥运观众和北京市民提供随时随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服务面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产品的科技公司还有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