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围绕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区域定位,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中部崛起、支持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面对国际国内和天津这样一个发展形势,和平区作为天津市的政治、商贸、金融和文化中心,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借势借力,再接再厉,顺势而为,实现本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为天津和全国的发展做出新贡献。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大城市中心区发展规律、科学分析区域比较优势,充分论证实现更大发展的条件和潜力的基础上,提出要把握新机遇,开拓新思路,挖掘新潜力,实现新发展,建设新和平,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围绕建设更加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和平的奋斗目标及实现“六个率先”和“六个走在前列”的主要任务,努力为天津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率先建成商务商贸聚集区,经济发展走在前列
作为大城市中心区,努力形成现代商务商贸业的聚集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四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三区三带”建设,金街、小白楼和南市等商务商贸区聚集发展,全区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97%以上,区域人均生产总值近1万美元,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在好的形势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区域经济的竞相发展,给我们这样一个不足10平方公里的中心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只有挖掘潜力,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发挥寸土寸金的区位优势,取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以规划为先导,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规划出空间,规划出效益。作为土地十分紧缺的中心城区,特别需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全面科学精细地规划,提高土地空间的利用效率。为破解土地面积狭小、区域发展空间有限的难题,使经济布局更加合理,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一条经济带、六个功能区和八个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规划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力度。坚持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加快引进、培育和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广告传媒等科技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的新格局。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适应都市消费的发展趋势,加强对传统服务业结构布局调整,不断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强化品牌效应、促进传统服务业的优化升级。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非公经济,鼓励扶植中小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民营企业集团。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区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二是进一步打好服务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特别是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步伐加快,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决定着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这几年,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内外资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形势新阶段,我们要坚持以服务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那些占用资源少、技术知识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持续开展“让企业满意在和平”的服务活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落实为企业服务的各项措施。加强对签约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吸引企业、稳定企业,培育和涵养税源,努力营造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投资发展环境。
三是加快商务商贸设施建设,增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商务商贸设施是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载体。这几年,我区坚持以建设促发展,围绕海河综合开发,相继建成了100多万平方米的商务商贸设施,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去年以来,我们规划了200万平方米的商务、商贸设施,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恒隆广场、现代城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动我区楼宇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要加快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我们相信,随着滨海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进一步增强,2008年奥运会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的进一步显现,我区现代服务业将会更加强劲发展,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将会有新的提高,经济发展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2率先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宜居型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位居前列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宜居型城区,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些年我们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城区环境保护,城市绿化美化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卫生区。作为中心城区,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宜居型城区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是要以土地利用最大化为目标,更加注重节约发展。和平区作为老城区,经过大规模的成片危陋平房改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政策,按照鼓励商务开发,适度商业开发,限制低档住宅开发,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思路,实施最严格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切实把开发、储备和预留结合起来,为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针对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烂尾楼,置换闲置楼宇,努力实现最少的土地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回报。
二是以治理污染源为重点,更加注重清洁发展。和平区人口密度大,环境保护任务重。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城市清洁有序发展,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我们坚持以巩固发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蓝天工程”,从改变能源结构入手,大力创建无燃煤区,严格环境执法,切实控制扬尘污染,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使全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已达到80%的基础上,逐年有所提高。大力推进“碧水工程”,加强对全区医疗废水排放的达标治理,加大对界内海河干流、津河水质的监控力度,推广中水利用,保持水环境质量相对稳定。大力推动“安静工程”,严格夜间建筑施工审批制度,控制交通干线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全区声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三是以绿化保洁为重点,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区。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把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区纳入全区“十一五”总体规划,提出了经过努力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坚持项目建设与绿地建设一同规划,一同施工,一同建成。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区,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结合旧楼区整修和道路拓宽改造,建设绿色社区和特色园林景观道。我们还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断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机扫和水洗道路已覆盖全区主要道路。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袋装、压缩密闭直运,确保了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统一规范牌匾、灯箱、墙体广告,建立完善城区夜景灯光网络,塑造城市崭新形象,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花园式中心城区。
3率先打造数字化城区,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把加强全区信息化建设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专门成立了和平区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区信息化工作。区财政加大对信息化建设专项投入,先后建成了机关内部局域网,初步实现了机关办公自动化;建成了和平区门户网站,实现了政务公开、对外网上招商、网上便民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用信息化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初步实现了信息的整合和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按照统一规划、政府推动、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拓展功能,实现多层次、全领域、广覆盖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数字化城区。
一是推进服务业信息化。研究制定鼓励政策,调动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改造传统商贸业。运用好科技发展引导基金,扶持信息产业发展。依托信息网络,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重点推进电子商务,降低物流和交易成本,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完善以居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上下左右互联互通的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协同共建,建设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提高社会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序推进区内财政、税收、招商、工商、城建、房管、质检、行政许可等政务系统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提高办事效率。从建设数字化机关和数字化社区入手,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全区党政群团纵向横向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提高城区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鼓励区域内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重点发展教育科研信息化,构建信息化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改善技能培训,强化就业和政策咨询服务;建设数字化社区,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4率先建立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社会事业发展走在前列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这些年来,我们积极实施“科教强区”战略,不断加大区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兴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加强,做到了不欠社会事业发展的账。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抓住机遇,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加大投入,促进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园区建设,着力引进、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企业,提高科技对经济总量和财政的贡献率。注重街道、社区、家庭的科普示范网络建设,推进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提高全区居民科学素质,科普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二是着力构建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人们接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提供便捷、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强化“大教育”观念,走“大教育”发展之路。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建设好示范高级中学和历史名校建设,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优质教育。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升我区基础教育在全市的优势地位。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新建旅游育才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促进高级中学与职业教育学校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和网络教育,依托企业和行业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使全区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全面繁荣文化事业。按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高品位文化设施建设,打造群众性文化品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思路,把我区建设成为文化强区。加快建设和平区文化艺术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和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体系。建成文化信息网,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发展社区文化社团,抓好文学艺术精品创作,组织文学艺术家送文化进社区,努力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特色文化内涵,拓展特色文化品牌,形成特色文化布局,保持和发展我区文化优势。引进、培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天津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八里台地区业已形成的有一定知名度的音像文化市场,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四是着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坚持从中心城区的实际出发,依托区内市级大医院比较集中和我区中医药卫生示范区的优势,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与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密切协作,错位发展,着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培养一批适应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务人员,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做好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5率先构建惠及全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谐城区建设走在前列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区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积极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和为民解困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助困、助学、助残等活动,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和要求,更加关注民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我区和谐城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抓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作为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积极推进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合一”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建设,打破按照社会群体分别设计其社会保障制度的障碍,统一规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优先实现全覆盖。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再就业指导和服务。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探索企业利润与职工工资福利挂钩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完善政府救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险相衔接的覆盖全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加强对低保户和特困户的救助,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切实增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风险问题,依法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做实个人养老金账户,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对全区2600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其家政服务费用政府给予补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覆盖全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扩大政府大病医疗救助基金,提高职工大病医疗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完善现行低保制度的资金筹集、救助标准测算、评估依据和实施程序,将其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制度结合起来,努力构建政府负责、功能强化、程序规范的综合型社会救助机制。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通过缴纳住房公积金、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措施,不断解决和改善城区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
3、加强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在基层。继续推进社区居民民主自治,健全完善选聘结合的“三会一站”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楼门、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围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创新和深化我区群众评选表彰“十佳公仆”和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健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6率先建成全国卫生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卫生区,是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三年多来,我们顺应民心,反映民意,坚持把“双创”作为民心工程来抓,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突破,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创建全国卫生城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文明城区成果,力争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区的目标,使精神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坚持在全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培养居民良好卫生习惯。健全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落实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环境秩序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区建成国家卫生区。
二是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全国文明城区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资源、一个机制。我们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创新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全区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努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按照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进一步规范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区形成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