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军分区探索国防动员信息网络建设“三部曲”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没想到一度信息闭塞的乌蒙山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发展!”3月上旬,百余名军地领导和信息化专家,在考察云南省曲靖军分区信息化建设成果时发现:综合演练,相隔数百公里的前后方能做到“即时同步”;政治教育,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应急分队实现了网上教学;兵员动员,直接通过网络向动员对象发出号令;重点目标看守,实现电子眼全天候监控……

  这些成果是该军分区党委仅投入800多万元、用1年多时间取得的。而据专家评估,通常情况下需2000多万元、3年时间建设才可能实现。

  着眼长远——不能建了就落后

  “通信联络主要用‘吼’(电话)、应急动员基本靠‘走’(逐个通知)、目标守护多亏有‘狗’(军犬)。”这是5年前曲靖军分区实施民兵演练中出现的真实“画面”。有一次军分区组织邻近3个县的民兵应急分队进行抢险救灾演练,各县挨家挨户通知民兵集结到目的地时,都比预定时间晚了三四个小时。扑火演练中,有2个县的民兵因联络不上无法到位。现在,信息化建设使乌蒙山的国防动员实现了“一网收”。而这一成果,首先得益于他们瞄准战场建平台。司令员李云生感触颇深,“这几年扎扎实实搞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可喜变化。”

  这次演练后,军分区党委决定以实战需要构建信息指挥平台。然而,因为没有“参照系”,党委“一班人”对建设标准产生了分歧:有人建议等一等再说,有人建议只要建一套能解决眼前沟通联络困难的网络就行了。几经讨论,分区领导坚定了信心:信息化不是等来的!要建就要走一条瞄准战场的创新发展之路。最终,党委决定建设一个至少10年不落后的国防动员信息网络。

  “眼光瞄准了战场,建设的步伐就有力了。”军分区政委薛家芳谈到,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分区通过资源置换、民技军用、与地方信息产业部门协商签订合作协议,为全区所有县(市、区)人武部开通了数字光纤,将网络终端连到了乡(镇)人武部,建成了军官指挥训练中心、国防动员信息网。经过1年多的努力,构建了适应战时、平时及机动条件的综合指挥控制平台,实现了办公网络化、指挥自动化、训练模拟化,军分区和人武部还能随时点击全军政工网和中国军网。

  统一规划——拒绝“处处冒烟”

  “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统筹规划,处处‘冒烟’,就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军分区参谋王荣说起了他们险些走过的一段弯路:最初建设自动化指挥中心和综合训练基地时,准备采取规划一段建设一段的方法,后来请专家论证发现,上述项目需要近两年时间、花费500多万元,而且因缺乏总体规划,建起的系统很可能互不兼容,造成浪费。最后,军分区通盘考虑,一张图纸统一规划,同时对现有网络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采取嵌入、移植等手段,对多个网络系统综合集成,拓展了网络的技术性能。结果,上述工程不仅把周期缩短为7个月,而且因材料统一采购、技术力量统一调配,节约了300多万元。

  “军分区信息化建设‘一盘棋’思路,给我们很大启发。”富源县人武部部长朱丹说:“当初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网时,军分区要求让各单位自己搞。我们担心钱花了事办不好。军分区也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除统一标准外,还统一采购材料,组织技术力量上门服务。这样,每个人武部仅花80万元就高质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重在实用——军民兼容是根本

  “只有紧贴实际,取得的成果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军分区参谋长刘长寅对此感慨良多:在软件上,我们当初曾想借鉴别人的做法“照葫芦画瓢”,但进一步调研发现,这样并不适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际。于是,我们先后否决了6个不成熟的项目,并从官兵提出的建议中,筛选切实可行的纳入建设方案。在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及地方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对现有网络系统进行改造、整合,研制开发了“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等10多个系统,被专家誉为“乌蒙国防动员的百科全书”。只要轻点鼠标,全市的兵要地志、道路桥梁等相关数据,即可呈现屏幕。围绕“结合”做文章,我们把信息化建设向训练、教育、管理、保障等各方面延伸,使信息化建设真正在国防动员中发挥作用。

  “正是军分区信息化建设体现了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才多多受益。”曲靖市原市长李培告诉记者:依托自动化指挥中心,利用人武部监控网和远程监视与数字传输技术,对全市抢险救灾、重点地区、通道实施全天候全时段监控,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年来,全区共组织民兵1.2万多人(次)成建制参加维稳处突等重大活动,配合公安部门抓获犯罪分子347人,扑灭森林火灾265起,参与抗洪抢险、增雨、防雹920多次,为地方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