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叶韩明、蔡生,通讯员陈江骏、余振柠报道:去年以来,汕头海事局转变工作重心,明确将服务作为海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监管中提供优质服务,以主动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华南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工作人员至今还对汕头海事局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去年10月,该公司的“阳江河”轮从汕头直航马尼拉,海事局工作人员预约于当夜11时多为其办理船舶进出口岸手续,只用了10分钟就将手续办理完毕,货轮立即在港口上货,凌晨4时多装满货后迅速离港,工作的高效让船运公司节省了大笔停港滞留费。这是海事局实行通关24小时工作制度和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所带来的结果。而在以前,办理船舶进出口岸手续起码就需耗费2小时,再加上其他因素,一艘货轮没有一整天是不可能离岸的。
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汕头海事局去年底出台了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十项措施并付诸行动。3月25日下午,从泉州开往汕头的集装箱船“中大8”轮在办理船舶进港签证手续时,汕头港区海事处执法人员发现该轮提供的载运清单列有危险货物氯化铝,且没有办理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港申报,该轮代理解释称,由于货单录入疏忽,把氧化铝误写为氯化铝。为严格把关又不耽误船期,执法人员树立既监督又服务理念,克服夜间检查难度大等困难,从晚上9点为该轮实施开箱检查,确定货物性质为氧化铝后,又为该轮办理出港手续一直到深夜11点。像这样为做好辖区水运服务的事,在汕头海事局不胜枚举。
汕头海事局局长江德亮告诉记者,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他们尤其提倡主动服务。目前,汕头海事部门正主动介入和服务华能海门电厂、南澳跨海大桥和汕头市区过海水管等重点工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为建设单位提供更便利的服务,特事特办,确保施工与通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