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政务内审信息化解决方案
第一章 建设背景
“ 金审工程 ” 是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的简称,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 12 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心和国信办、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金审工程有关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已经全部履行完毕。 2002 年 7 月 28 日,国家计委批准审计署开工申请,并下达 2002 年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 5000 万元,专项用于审计信息化系统一期工程建设。
金审工程的目标轮廓可以用“一个模式、三个转变、五个一工程”来描述。所谓“一个模式”就是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对财政、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踪,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监督的信息化系统,建立起一个适应信息化的崭新审计模式 ---- “预算跟踪+联网核查”。“三个转变”即逐步实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动态审计和静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更好地履行审计法定监督职责。 “五个一”工程是指:建设一个信托政府公共风络,连通全国审计机关和重点被审计单位的高效实用的审计专用网;开发一批满足审计业务需求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的应用软件;建立一个为审计业务和决策、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信息的数据库群;配置一批经济实用的计算机设备;培养一支胜任审计信息化的新型队伍。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应用目标
2.1行业内审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宏观目标
2.1.1行业内审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加速与世界的融合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下,审计工作正在随着“金审”工程的逐步推进实施转型。
1、转变观念是先导
2、强化培训是基础
3、实践应用是关键
4、营造氛围是保障
2.1.2行业内审工作的宏观目标
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支持灵活多变的业务应用,帮助审计机关和部门的审计部门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同时培养出适用于计算机审计的相应人才。通过计算机审计的建设应实现如下功能:
1、 实现财务数据的全面获取和转换;
2、 为审计人员提供适应于审计工作的大量审计工具;
3、 提供审计人员日常工作需要的工作底稿;
4、支持网络办公。
2.2行业内审随着信息化发展而变迁
1、审计环境的变化迫使审计必须应用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其在审计领域的应用
3、审计自身变革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2.3现阶段行业内审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是机构改革中,许多主管部门的内审机构被撤并,人员被分流,企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力量被削弱了。二是内部审计的法律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际是一部国家审计法,只在第29条中对建立内审制度作了原则规定,但对内审机构的设置,内审人员的委派等均未作出明确规定,因而全面开展内部审计缺少法律依据。三是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不明确,一方面要按照国家审计机关的要求,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按照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的意见更多地考虑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使内审在两难的“夹缝”中。四是内审工作内容不突出。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根据国家审计机关的要求,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真正开展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和经济效益审计的是少数。五是内部审计还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执业规范、准则和评价标准,因而工作中随意性大,审计质量不高,加之审计 目标不明确,缺少风险约束机制等。六是内部审计理论研究落后于审计实践的发展,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中经验主义的倾向导致了理论研究让实践牵着鼻子走,实际工作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偏向。
2.4针对问题提出应用目标
第一,要转变观念,着力提高审计成果意识。审计信息质量不高,其实质是审计工作因循原来片面追求查错纠弊、"盲人摸象"的审计模式,不能适应当前审计工作已进入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新阶段的要求。
第二,要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即有针对性的审计软件开展审计业务。计算机审计正在推动着现代审计从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到审计组织全方位的变革。 审计软件的使用,必将极大的促进各行业、各部门单位审计工作效率和效力的提高。
第三,信息部门要做好服务,为计算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系统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进行设计:
标准化原则
系统功能、数据机构、安全保障等严格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委员会及软件行业协会的相关标准执行。
先进性原则
在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今后审计业务发展的方向,充实效绩评价、项目管理等功能;在技术上采用当前先进的、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如“B/S”结构、“平台/部件”、CA认证、电子签章和数字签名、WEB Service 、WAP、数据加密、脱机录入、精确定位打印技术等。
如“平台/部件”、脱机录入、精确定位打印技术等都是我们自主开发的。
安全性
系统采用多级加密措施,保障业务各系统之间的顺畅而安全的运行。
采用对数据级、数值级、功能级、操作级、数据库级进行授权和加密的措施,保障系统的操作安全;
支持服务器集群应用,提供自动数据备份,双工镜像备份,数据增量传输,定时数据传送技术、断电数据保护、数据自动检测修复技术,定期刷新技术等,保证数据存贮安全;
采用TCP/IP技术进行传输,其特有的128位加密,保障数据的传输安全;
系统采用服务器的日志功能,所有用户在该系统中的活动情况均可以被记录下来。
开放性
管理系统基于A++平台进行设计开发,采用“平台/部件”的技术架构,从而实现“动态可重构,无限可扩展”柔性软件;作业系统采用C/S技术架构,实现与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
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审计业务的特点,在满足现有办公、外勤审计作业、联网审计作业、审计项目管理以及政务公开的需求;又考虑到今后审计业务发展的需要。采用“面向工作流”的设计模式,可以很好的适用因为岗位/机构变化或业务内容的变化。
可维护性和易用性
系统采用人性化功能设计,软件易学易用。如采用一站式登陆、树形目录、自定义界面、自定义流程、自定义权限等等。
3.2系统体系架构
完整的审计应用系统体系包括软件、网络、硬件,由五个结构层组成:安全的IT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表现层。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网络、计算机基础设施,包括硬件、系统软件,以及安全设施;数据是系统的核心,数据层实现数据的安全存贮、交换和共享;应用支撑层集成了系统所需的通用组件,保证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开发速度;业务应用层建立在应用支撑层之上的业务系统,实现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协同办公、数据转换、审计作业等具体业务;表现层提供用户登录窗口和个性化办公工作台,是各个业务系统及用户权限的展现。
另外,审计作业软件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发,结合审计作业流程,贴近审计工作实际,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使得作业软件更加具有适用性。
3.3系统功能应用
用友政务政务审计应用系统总体结构由一个信息应用门户平台、两大应用系统组成。两大应用系统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业系统。其中,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业系统分为外勤审计作业系统和联网审计作业系统。整体方案设计与金审工程一期、二期应用系统重点建设规划内容完全吻合。
整体应用系统采用组件化、模块化方式,各系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不管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由于各系统运行在一个共享的管理应用平台上,且共用一个数据库,因此各业务模块之间信息无缝链接。
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办公与审计业务的有机结合,实现从审计计划到审计终结的全过程管理,为领导运用办公工具对审计业务监控和查询提供了有效手段。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业系统辅助一线审计人员完成审计项目,实施电子财务数据的采集转换,完成审计抽样和数据分析,实现现场审计作业数据与远程审计机关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
第四章 应用方案
从总体上来说,用友政务审计应用方案有如下特点:
l 覆盖审计工作的整体流程,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到审计终结的汇总统计,都有相应的软件提供技术支撑,并简化审计人员操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l 辅助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遵循审计署5号令、6号令的要求,记录审计过程各环节重要信息,使审计过程具有高度可追踪性和可管理性。
l 提供强大的数据采集转换和审计分析工具,数据引入流畅,审计工具丰富,审计重点清晰,融合成熟的审计经验和方法,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供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成本。
l 提供信息汇总功能,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体系和业务分析工具,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汇总、统计信息。
l 重视数据标准和信息共享,采用“平台+组件”的模块化设计方式,接口标准统一,使各系统实现简单有效的数据交互,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强大的系统扩展能力,审计信息应用平台提供强大的应用整合和扩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