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浙江经验:力促转向又好又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浙江必须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进行改造。”在2004年12月20日的浙江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这些矛盾实际是浙江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下等积弊的反映。彼时,他正式发布“动员令”: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推进经济脱胎换骨

  “中央认为,习近平同志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是合适的。”3月24日下午,上海市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如是表示。

  一切似乎没有先兆,就在当天上午,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牌,习近平还以浙江省委书记的身份给揭牌仪式发去了贺信,寄语宁波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鲲鹏展翅搏长天”,并称该高新区的成功升级对于“促进(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这是习近平作为浙江省委书记最后的公务活动。”浙江省政府一位人士说。

  “习书记在浙江的几年是浙江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重要的几年,在中央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习书记‘八八战略’、‘五大百亿’工程等的重大决策,促使浙江经济实现了又好有快的增长,其中GDP翻了一倍多。”上述浙江省政府人士评价说。

  受命于“重生”之际

  2002年9月,习近平从工作了17年的福建省调任浙江,两个月后出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的经济这个时候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发展水平处在全国的前列,但和其他省份一样,开始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亟待重生。” 这位浙江省政府人士说。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2003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据测算,2002年浙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用地指标不足和工业用地价格过高、部分工业园区存在着布局和规模不合理甚至变相圈地苗头、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等“症状”已开始渐露端倪。

  这种端倪在2003年似乎开始暴露得更为充分。这一年,浙江GDP突破万亿元大关,但部分生产要素供应趋紧、银行贷款增长过快、部分行业部分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抬头、粮食等部分商品价格上扬,对该省经济发展影响比较大。

  2004年,浙江人似乎更是陷入了一种“捉襟见肘”的窘迫,施展不开手脚,最能说明这种窘迫的,是两份报告:在岁末总结之际,浙江省经贸委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布《浙江省能源利用状况白皮书》,省统计局也公开了该局完成的《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报告。

  这两份报告自曝“家丑”,前者第一次全面反思高能耗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困境”,后者全方位展示了浙江GDP高增长所带来的负效应:耕地锐减、能源瓶颈、环境污染加剧、投资代价趋大。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浙江必须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进行改造。”在2004年12月20日的浙江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这些矛盾实际是浙江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下等积弊的反映。彼时,他正式发布“动员令”: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推进经济脱胎换骨。

  “实际上,在2003年的年中,习书记就提出了主动接轨上海,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等的‘八八战略’。”上述浙江省政府人士说,这可以说是拉开了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序幕。他表示,在那几年,习书记几乎有1/3的时间在各地调研,在广泛的调研中,浙江经济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暴露,具体的针对性的举措也开始被一一列上了时间表。

  “走出去和引进来”

  也就是在2004年的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经济发展中的“速度”一词公开了自己的理解。他说:“战略机遇期是我们判断经济发展形势的最大前提,且只有20年,可能更短,必须争分夺秒。速度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不浪费资源,不牺牲环境。”

  在几天后的浙江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对“速度”进行进一步阐释,要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指导性、预测性的,可根据经济情况变化进行调整,“各地必须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标观念,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区的预期增长目标,防止盲目攀比速度,更不要层层加码”。

  “习书记的这两段话是有深刻含义的。通俗一点,就是要让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浙江省经贸委一位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此阐述。他认为,就是在这个“又好又快”观点的指引下,浙江的经济这两年来才取得了质的飞跃。

  习近平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实现这种“速度”的举措。2004年底,他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浙江200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鼓励企业到省外投资建立粮食、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外浙企投资浙江相关领域的步伐也正在加速”。

  “浙江商人近几年在省外投资的加速,与政府的鼓励和‘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心态不无关系。”上述浙江省经贸委官员说,其与很多在省外发展的浙江商人的交流中,对方都很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做强做大后要继续回到浙江的心态。而在此前的2002年和2003年,浙江省政府层面还一度为民资外流和企业外迁忧心忡忡。

  “正是反哺等经济一体化良性循环现象的出现,打消了政府的这种疑虑,并为此还专门提出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新概念。”该官员说,目前400万走出浙江投资的浙商,年产品销售额逾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浙江(浙江2004年GDP为1.1万亿元),而近年来,省外浙商通过各种形式“反哺”浙江的资金累计已近5000亿元。

  “浙江是资源小省,却是市场大省。”浙江建龙钢铁集团董事长张伟祥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市场的因素恰恰是浙江最吸引投资者的地方,这也是很多浙商‘跳出浙江’又回头‘发展浙江’的原因。”

  产业转型与“腾笼换鸟”

  “既不能增加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又要以一定的速度把握战略机遇,浙江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即‘腾笼换鸟’。”上述浙江省经贸委官员说。

  “腾笼换鸟”这个由习近平提出的词汇,目前在浙江乃至长三角都已经深入人心。按照习近平在多种场合的公开表态,这个词原本主要指向浙江民营经济的升级换代:挪开“死鸟”,提升“老鸟”,增加“新鸟”。“死鸟”指的是纳不了税、交不了排污费和发不出工资的企业;“老鸟”是行业内能继续生存的企业;“新鸟”则是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高新技术产业之“鸟”。

  2003年1月份,在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五大百亿”工程,具体包括“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百亿科教文卫体建设”工程、“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涉及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

  习近平当时表示,五大“百亿工程”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根本上说也是造福百姓的工程。据有关部门测算,“五大百亿”工程建设在2003年~2007年间总投资将达到3000多亿元,年均投资600多亿元,约占浙江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5,每年将为全省经济增长贡献两个百分点以上。

  浙江省经贸委官员回忆说,在2004年的那次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提出了浙江经济“腾笼换鸟”的决策,以促使浙江全面实施产业转型,随后,该省的一系列产业技术革新都围绕此进行——

  “正是包括‘五大百亿’工程在内的一批大项目的上马和前所未有的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力度,进一步增长了浙江经济的发展后劲,顺利实现了转型。”浙江省经贸委官员说。

  习近平

  ●1953年6月生于北京,陕西富平人

  ●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大学普通班毕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法学博士

  ●曾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3年9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5年10月任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9年8月任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

  ●2000年1月在福建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当选为省长。后调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

  ●2002年1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2003年1月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习近平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