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实现稳步发展
2004年,我国信息化成效逐步显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取得良好进展。2004年,我 国传统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信息技 术在降低能耗、提升竞争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信息化建设 稳步推进,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起步。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技术在科研、设计单位和重点企业中基本普及;计算机监控 技术在化工、建材、造纸、冶金等生产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 集成制造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在全国大中 型企业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随着“金审”、“金税”、“金关”、 “金盾”、“金卡”等重大电子政务工程的加快建设,信息技术手段 在增强行政监管能力、提高执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建设 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政府信息公开加快了制度化、规范化的步伐。部 分地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步伐加快,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办 事更为方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发展迅速。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以 GOV结尾的站点数达到10260个,我国93.4%的部委拥有部门网站,72.9% 的地方政府(省、地、县)拥有门户网站,地方政府门户总体数量年 度增长47%。政务信息公开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 条例”已经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乡镇和县级政务公开逐步走上规 范化轨道,实行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公开,创建了“一站式”办公、 全程代办、政务公开办事大厅等多种模式。市(地)级政务公开正式推 行,绝大多数市(地)政府制定了政务公开规范化文件。“金税”工程 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项目二期(即“金税二期”)通过了专家验收。该 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对增值税的管理,促进了增值税收入的稳定增长。 全国税务系统使用征管软件的基层征收单位数为2.5万个,纳入计算 机管理的纳税户数2965万户,计算机处理纳税额16016亿元。
海关信息化建设为海关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海关信息化提高了 海关行政办公、科学管理水平,统一了作业规范,强化了实时监控能 力。海关总署与国税总局联网进行进口增值税数据交换,有效打击了 伪造凭证偷逃国家税款的违法行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中已有1490家 大型企业与海关实行计算机联网监管,大大提高了海关监管效率,改 善和保障了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户口数 据库建设加速,逐步建立起企业信用系统平台。到2004年底,已有15 个省市工商局实现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联网应用。“金盾”工程建设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安信息通 信主干网基本建成,为警务信息交换提供了高效的传输平台。信息资 源库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国已有100多个地市完成了地市级人口 集中数据库的建设,常住人口入库率达100%。
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电子商务相关政策 法规以及信用、认证、标准、支付环境和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积 极推进。到2004年底,我国银行卡市场总发卡量超过8亿张,其中可 循环信用卡超过1000万张,销售点终端机47.7万台。电子商务安全认 证标准初步形成,我国已建立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机构约60个,电子交 易额快速上升,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生产经营、供应采购、产品销售 和开展对外贸易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面向消费者的电子 商务也稳步发展。
信息化助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涉农网站已达6000余个,发布 了大量的农业供求信息和相关的招商引资信息,促进了农产品流通、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 一步落实,农村普遍服务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惠及百姓生活。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 新闻、广播电视等领域,信息化步伐逐步加快。信息化基础环境日趋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推进信息化提供了必要 的装备和技术支撑。信息化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也得到了积极推 进。
2005年呈现七大趋势
2005年,我国信息化建设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 重要领域,重点包括: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坚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 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以构建循环经济和资源节 约型社会为目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应用 拉动产业,促进信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实施 普遍服务,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质量;坚持基础 工作先行,切实加强信息化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网络 与信息安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社会公共领域信 息化步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 步创造了条件。
因此,我国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将进一步加强。为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总体 效益,我国将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带动全社会信息资源 的开发利用。电子商务推广应用加速,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 益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大。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更 加明显,并将进一步推动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发展,行业电子商务也将 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线支付业务规范、技术标准、风险防范措 施等逐步制定完善,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日益成熟。
电子政务扎实推进。2005年我国将集中力量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发 展战略研究,形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重点业务系统、基础数据 库等的建设和应用将继续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整合步伐加 快,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将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评估将 成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政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 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重点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大。2005年,我国将以着力增 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 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推广应用工作。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振 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手段,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设计、研发、制造和 成套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对冶金、石化、建材、造纸等行 业节能、节水的改造作用日益显现。农业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农业和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农业信息化投入保障机制的政策措 施的研究工作也将逐步展开。
信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为 支持企业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我国将制定实施有 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技术 研究和开发体系。关系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的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 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培养重大装备和基础软件的自主开发能力将 成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ChinaGrid) 和"''十五''211公共服务体系---CERNET高速地区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将继续推进。软件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 和落实,行业应用软件、中文Linux、网络软件、集成电路设施等 将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村通电话"工程继续实施,完成"十 五"农村通信发展目标。"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 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和部分地(市)、西部地区部分城市有线广播 电视数字化过渡将基本完成。借助于新一代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 通过地面、有线和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网,符合"三网融合"发展要求 的传输平台将逐步形成,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能力进一步提高。旨在 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将陆续出台,中国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继续推进。
信息安全工作继续深入。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促进信息 化健康发展,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保 障体系建设等工作将进一步加强,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 系统安全。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积极推进,信息安全等级 保护、信息安全标准化、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和网络信息体系建设 等工作继续深入。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日趋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和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信息安全工作将成为重点。
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我国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电子签 名法》,加强电子认证服务管理。《电信法》和《政务信息公开条例》 等的立法进程,以及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电子 交易、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都 将全面展开,《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进一步修改完善,信息化标准体 系建设工作逐步走向深入。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全社会信息 化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将继续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