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市长本人不可能对每一封来信都能够作及时和具体回答;尽管我们不能排除这其中有某些刻意炒作的成分,但市长信箱给人如此这种反馈缓慢、石沉大海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备感失望。李刚一事警醒我们的是,市长信箱反馈缓慢、甚至沦为某种摆设在全国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虽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地方纷纷建立了“网上政府”或曰“电子政府”,设置、开通了诸如咨询服务、举报投诉、市长信箱和市民之声之类的各种便民互动栏目,民众可以通过网上互动向相关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但遗憾的是,纵观一些所谓的市长、局长信箱,要么设置繁杂,需要填写东西太多、太复杂;要么发送过去的信件大多是石沉大海,久久不见回音。 前些年,笔者曾经为了给一名因为不堪生活重压而跳楼的重伤女子申请医疗减免和相关社会救助,多次给宁波的市长信箱写信求助。然而,笔者在当地政府网站上找了半天,填写了一大串相关信息之后,信虽然发了出去,但一直没有收到只字片言的答复,以至于问题始终不能得到解决。 当然,导致市长信箱出现沉睡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比如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比如相关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但是,设置和开通市长信箱最为重要和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公民的需要,为其提供一个更好、更公开、更全面、更便捷的信息反映渠道,是为了使政务部门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如果开通了网站,设置了信箱,却始终不能积极地利用,甚至任其沉睡不醒,不仅会造成相关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容易使广大老百姓对政府本身产生怀疑、不信任等各种消极情绪,不利于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及时疏导和有效解决。 近段时间以来,各方面都在大力强调加强信访工作,要求进一步畅通和完善政府体察民情、接受监督、联系群众的渠道。而如果有关方面能够对通过市长信箱反映的各种问题作出及时、迅速地反馈和回应,不仅能从根本上维护和巩固政府本身的公信力和亲和力,也能够让民众觉得问题反映、沟通渠道是通畅、有效的。 因此,笔者期待,不管其中存在多少具体难题,不管其中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复杂问题,市长信箱的信息反馈应该多些、多些、再多些,应该快些、快些、再快些。 《华南新闻》 (2005年08月10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