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天津市宝坻区审计局坚持把审计监督职能寓于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大局之中,紧紧围绕区域工作中心,在创新上下功夫做文章见到成效。
加大涉农资金审计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宝坻区审计局围绕农业大区的现实,以“大农审”思路开展涉农审计,整合审计资源,逐步加大力量投入,对涉农资金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一是关注“三农”资金。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审计,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改善项目的效益审计力度,强化支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关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失地农民经济补偿问题。二是关注开发区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强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跟踪审计,促进资金合法高效使用,加强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审计,理顺管理体制,促进园区良性运转。三是关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林绿化、小城镇建设、老城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工程的跟踪审计,着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审计,加大乡村道路改造的审计力度,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提升审计监督层次,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该局一是审计中从查错纠弊向关注管理方面问题上转变,深入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管理。2006年该局查出管理方面问题12486.4万元,占查出违纪违规金额的56.3%;为被审计单位提出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68条,被采纳并制定整改措施46项。二是从合规、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转变,发挥审计监督的“参谋助手”作用。2006年该局安排效益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各5项,撰写了审计专题、调研报告10篇,均得到区领导批示。例如,该区16个乡镇产业功能区土地出让与经营管理绩效审计项目,发现入驻企业项目建设速度缓慢、土地利用强度不高等问题,得到了区领导高度关注,区工经委、财政局、审计局按照领导批示,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乡镇功能区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提高了乡镇功能区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园区下一步建设、开发、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三是从微观审计向提炼宏观成果上转化,对审计查处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政策、制度和宏观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的能力。先后向上级部门提交《宝坻区农业开发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报告》、《宝坻区土地出让金管理急待加强》等多篇专题报告,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区领导批示先后研究制定、补充修改了《宝坻区土地出让金管理暂行办法》、《宝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宝坻区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实施办法》、《宝坻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规定。同时,注重提高审计结果透明度,提高审计的威慑力。
加强审计手段创新,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该局从工作思路、组织领导、资源投入、考评机制等方面为开展计算机审计提供切实保障,强力推行AO和OA系统,改变手工查账的传统审计模式,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一是在硬件设备上为首批接通市局“一托N”网络系统搭建平台;二是制定了《审计信息化五年规划》和相关的管理、开发、利用等制度;三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形成审计项目网上管理、业务公文网上流转,网上“三级”复核等流程管理体系;四是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熟练应用AO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实现了OA与AO系统的交互使用;五是注重总结计算机审计的成功经验,形成“水务局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库”各1个。
关注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和水平。该局采取学习、教育、谈心、交流、培训等形式,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团结和谐的气氛。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项目质量,该局从今年开始实施审计项目组长(主审)竞争上岗制,并制定了《宝坻区审计项目组长(主审)竞争上岗办法》,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一线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审计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审计质量明显提升。
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文明审计典范。该局先后制定了《十项廉政反馈制度》、《2006年纪检监察工作意见》、《审计局党务公开实施细则》、《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等规章制度,强化机关内部监督,将文明审计贯穿于审前、审中、审后全过程,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树立雷厉风行的良好工作作风,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和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和支持,树立了良好的审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