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来源:重庆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是重庆发展的必然选择。

  13年前,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重大使命;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要求重庆,“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可见,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重庆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何等的重视。

  回首昨天,重庆人不负厚望,不辱使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为目标,积极搭建“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商贸、金融、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交通和通信枢纽,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的平台,对整个长江上游的基础设施支撑、生产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带动、可持续发展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重庆的地区生产总值,更从直辖之初的1100亿元增长到2006年底的3400亿元。因此,重庆人可以自豪地说,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础基本夯实,我们已经迈向成框架的新阶段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到“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重庆必须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实现从“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向“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的大转变。

  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必须是一个聚集各种资源要素的高地,必须对整个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强力聚集、强力辐射、强力带动的作用。这就意味着,重庆必须从一个西部中心城市,跨越成为全国性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必须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就要求重庆,必须“站得起,跑得快,带得动”,如此,重庆在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中的作用才能更加凸现。

  “自知者聪,知人者明”。认清中央对重庆的战略定位,正视种种差距,我们才能找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突破口和奋斗方向。

  今天,实现“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的大转变,重庆任重道远。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重庆发展的现实基础较差,总体经济实力偏弱。就拿重庆与四川、云南、贵州的有关指标比较来看,我市只占整个区域经济总量的19.35%,而四川占47.6%左右,云南占21.49%,贵州占11.56%。重庆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总部经济的地位还未形成,外国领事馆、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或片区中心设在重庆的还比较少。

  当前,“1小时经济圈”,就是重庆的突破口;“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依然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主框架。因此,以“1小时经济圈”破题,以点至面,建设好“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重庆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以“1小时经济圈”为突破口,我们要加快建设“大市场、大流通、大金融、大文化”。快马加鞭,建设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产要素市场、工农业产品批发市场和商贸网络、会展中心;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继续引进外资银行、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和国内外非银行金融机构;强化科教兴渝战略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教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1小时经济圈”为突破口,我们要充分发挥重庆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枢纽作用,承东启西、引北联南,凸显经济中心的地位。以“1小时经济圈”为突破口,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产业重组和转移机会,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让重庆真正成为现代化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有了中央的关怀和支持,有了全市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有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蓝图就一定能早日变成现实。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