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与挂靠医院将最先建立共享
建设区域信息系统要考虑与大医院互通
北京市拟建设医疗卫生信息交换平台
共享什么、怎么共享,尚无统一标准
2007年4月1日,患高血压的李大妈与往常一样,定期到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些药。对社区服务中心,她感到很满意:“从家走路一分多钟,不用排长队。病情比较严重时,这儿的医生给复兴医院打个电话,给我开一个转诊单,我就直接去办住院手续了。”
可是,有两点让李大妈感到美中不足。第一点是双向转诊单只能转到复兴医院。他儿子希望把她转到协和医院。第二点,医院医生看不到社区站医生为她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
这些卫生站的信息系统和原来依托的三级医院的信息系统结合很紧密。如果今后国家要求打破卫生站的隶属关系,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建立信息共享,就需要对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改造。
月坛社区服务中心挂靠在复兴医院下面,相当于复兴医院的一个门诊部。它原来是西城区月坛医院,后来改头换面,成为以复兴医院为龙头的社区卫生服务集团的一个成员,挂靠在三级医院复兴医院门下。成立以来,该中心先后建成了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了月坛社区13万人。月坛社区服务中心丁静大夫介绍,中心下属各站都已经有了社区管理系统,几乎每个社区医生都有了一台电脑。
这种社区卫生站是挂靠在某家三级医院下面的,一般由三级医院派大夫负责社区卫生站的工作,病人可以实现在社区卫生站和三级医院之间的转诊。但是由于三级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这种社区卫生站的数量有限。
现在正在考虑卫生站的系统与中心互联。丁静大夫说:“中心与各站实现共享后,我就不用骑着自行车一个个站地跑了。在中心的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可以看到各站诊疗情况。”
她介绍,现在中心与各站建立共享机制之后,下一步就是中心与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
由于月坛社区服务中心相对于复兴医院的一个门诊部,中心对于帮助病人往复兴医院转诊已经很熟悉。在北京市还没有提出双向转诊之前,该中心的医生给复兴医院打个电话,患者就可以直接去办住院手续。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再由复兴医院转回社区。
但是,它们之间的双向转诊,并没有任何的信息共享。丁静表示,以后中心与医院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后,医院的医生点一下鼠标就可以看到社区卫生站为患者建立的档案。
在全国各地,像月坛社区服务中心这样依托大医院建立的社区卫生机构不在少数。它们的信息化建设有些是依托大医院完成的,即使使用的是其他公司的软件,由于与医院之间的隶属关系,它们与所依托的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这也为这些社区卫生站今后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和其他社区卫生站、其他三级医院信息不能互通,无法提供整个区域的卫生信息。当然,对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和复兴医院互联互通。
*社区中心主导 区政府埋单式
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保证了各个卫生站之间信息的统一及互通,可以进行资源的统一配置,对区域内卫生站的建设及发展很有帮助。但是,如何与医院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实现期待的双向转诊,却没有考虑进去。
除了大医院外,区政府是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另一个主导力量。在北京市各区县中,东城区是最典型的以区县为主导的模式。
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王建辉副主任介绍,从2006年开始,东城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从医院竞争性体制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于竞争领域之外的系统,建立了“两轴体系”。一“轴”是由卫生局医政科管理、驻区各医院组成的医疗服务系统;另一“轴”是成立了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由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站和全科医生工作室组成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王建辉介绍,中心与下属各站实现了完全的信息共享。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诊疗信息、全科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等,中心都能够实时调阅查看。
在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一楼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出社区医务人员在岗情况、出诊情况,社区卫生站患者就诊情况,各种耗材、药品的需求和配送情况。除此之外,东城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呼叫中心的大屏幕上还可随时显示出东城区辖区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肿瘤这五种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人数和发病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一些地区的政府也逐步富裕起来。因此,类似东城区,不少区政府统一规划社区信息化,出资建设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卫生站所用的系统一般采用的是政府出资进行招标采购的方式。其好处就是,区政府可以有效地进行场地、设备、物资、人员等的配备,同时地方政府也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信息系统的整合。其信息系统除了可以满足各卫生站的需求外,还对整个区域的社区卫生信息进行了统一规划,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
北京同仁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田剑指出,区域统一的信息系统今后如何与大型医院互通,以实现大家期望的双向转诊、检查结果的查询等内容,都存在很多的困难。
值得高兴的是,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在考虑如何与医院进行信息共享了。王建辉介绍,该中心正在和北京市第六医院进行信息共享的试点工作。对于具体进展,他现在还不便透露。
*市政府主导 第三方平台共享式
建立一个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信息平台,经过授权的医院、社区卫生站等机构就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提取、更新、保存信息,解决信息共享难题。
其实,筹划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时,北京市卫生局就提出,要建成全市统一的数字化社区健康档案系统,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家庭、社区、医院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能否建成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最终还得看实际情况。社区卫生信息化的投资主体很多,既有区县信息中心,也有区县卫生局信息中心、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或是社区卫生站挂靠的三级医院。往往谁出钱谁就能决定采用哪种信息系统。因而,社区卫生站的信息系统各不相同的局面就出现了。另外一个方面,医院的HIS系统也各不相同。社区卫生站每与一家三级医院建立共享,就必须开发出一个接口。有多少三级医院,就得有多少个接口。
因而有专家指出,社区与医院之间直接建立信息共享通道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方式。另外一种方便更大面积的信息共享模式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医院通过第三方机构共享信息。
这种观点得到北京市卫生局的认可。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说,北京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隶属于不同的部门,要做到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难度是非常大的。现在正在做一个课题,就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课题,这里面有加强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的服务需求。区域卫生信息化整体构架是什么样的,是社区和医院直接共享,还是通过一个整体的信息平台进行共享,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他介绍,北京市在考虑建设一个医疗卫生信息交换的平台。这可能是支持医疗机构横向、纵向信息交换的核心,也应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一个关键点,但目前还处于前期的论证阶段,还没有立项。他说:“北京和其他区域的情况不太一样,从自己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应该把前期的工作做扎实,然后再立项。但在此前建设了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已经发挥一些作用,主要是支持政府的管理、决策,以及一些核心业务的应用。”
蓝凯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认为,建设这个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是现在还缺少两类标准——共享什么和怎么共享。
他认为,现在医疗机构都认识到了信息就是资源,都希望把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上,把别人掌握的信息共享过来,而不愿意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共享出去。刘明认为,共享什么信息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标准,否则很难落实到位。只有在解决了共享什么信息的基础上,谈论怎么共享才有实际价值。至于共享的标准,国外有HL7值得借鉴。
*没有标准系统怎么建
在采访中,大家提得最多的是标准。不论是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业务单位,还是承建厂商,都认为标准很重要。信息化参照要能支撑双向转诊,需要参照的标准会很多。现在,医疗机构还没有理顺双向转诊的业务规范,这两类标准很难出台。在这个时候,信息化该怎么建设呢?
标准的确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没有完整、成熟的标准,就不能建设信息系统。其实,标准建设和系统建设可以并行,但应把握好标准的发展方向。在医疗信息交换方面,HL7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标准,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地推广这个标准。因此,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各方在进行规划时,抱着谁出钱谁说了算的观念将导致日后整合的困难,很明智的方式是主动与HL7这种相对成熟的标准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