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反恐又遇大难题。英国《每日镜报》日前披露,近年来,恐怖分子一直在利用“恐怖网站”,招募成员、筹集资金或发布恐怖信息,还利用网络科技跨国作案。据统计,在过去两年间,通过网络公布的恐怖袭击视频的数量增加了7倍,造成了民众的极大恐慌。美军对这些“恐怖网站”头疼不已,已计划花费2000万英镑来打击这些网站,直到它们“关张”。
1.“建设”“恐怖网站”有高招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名高级官员曾表示,尽管“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等地的训练基地大都已被铲除,但他们在网络上的活动日益频繁,目前已成为美国反恐战争面临的新难题。那么,身在暗处的恐怖分子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利用浩瀚的网络空间?
创建专门网站。据说,恐怖组织有不少成员是网络高手,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创建网站,为恐怖活动服务。比如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一直在使用自己创建的数十个网站,散布被政府禁止的言论。一些受过教育的失了业的年轻人,则在家中每天花上数小时来管理和运作这样的网站,而不必前往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参加“圣战”。恐怖组织往往招募那些对现实不满的年轻人来管理“恐怖网站”。前不久,印尼警方查获了恐怖组织建立的一个网站,这个名为“安沙尔-阿尔穆斯林”的网站,教人们如何在街头袭击西方人,如何向遭遇交通堵塞的摩托车司机投掷手榴弹。
盗用他人的网站。和自己创建专门的网站相比,盗用别人已经建好的网站无疑更经济,更快捷,也更隐蔽。很多恐怖分子都能熟练运用因特网和其他一些先进的技术,从网上免费下载加密程序,从市场上购买功能强大的反间谍软件。前不久,美国官方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恐怖分子借助网络,通过加密信息进行联络和协调的活动越来越猖獗,许多网站被恐怖分子当成了策划恐怖袭击的渠道,被利用的网站却对此毫不知情。
据说,恐怖分子经常在体育聊天室、色情公告牌和其他网站上藏匿攻击目标的照片和地图。2004年,一个自称“恐怖分子007”的“基地”组织支持者,在美国发布了大量有关“基地”的视频和音频文件,引起了美国人的极大恐慌。此人正是“基地”组织的网络管理员,他曾潜入美国大学的电脑网络,为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反美武装进行宣传。不仅如此,他还把黑客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些“圣战分子”。
利用网络漏洞。一些网站往往存在着一些漏洞,导致网站被恐怖分子“据为己用”。据说,著名搜索引擎Google,有时也会无意间成为恐怖分子的“帮凶”。今年2月,驻伊美军在伊拉克巴士拉的围剿行动中发现,恐怖分子在对英美部队进行袭击的过程中,曾使用Google系统确定攻击对象的坐标。Google卫星能详细展示地面上的任何一个目标,并提供这些目标的准确位置,比如一辆公交车或者货车。
另外,美国的一些官方网站也经常被恐怖分子利用。去年,美国的一名工程师就在政府网站上轻而易举地查到了一份有关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沃特福德III核电站”的详细报告,报告中不仅有核电站有毒化学品和相关管线的路线图,甚至还有从核电站里延伸出来的天然气管道的地图。
借助加密论坛。有密码保护的网络论坛是恐怖分子网上活动比较隐蔽的渠道。他们可以通过这些论坛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迅速成为技艺高超的电脑黑客,然后编写各种程序,对普通网站进行攻击,或者将武器使用手册、恐怖分子斩首人质的录像,以及其他具有煽动性的材料在网上大肆传播,鼓动“圣战分子”加入自己的组织。2004年,名为“伊斯兰支持者”和“真诚”的两个论坛,一度成为“基地”组织的网络总部,这两个论坛都有数千名注册用户。
2.“恐怖网站”的五种“妙用”
分析人士指出,如今,“恐怖网站”的危害越来越大。一方面,恐怖分子利用网络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另一方面,恐怖分子已突破了用网络传递信息这一单一功能,赋予了“恐怖网站”更多的“角色”。
传授袭击技巧的课堂。很多恐怖分子利用网站,交流和传授恐怖袭击的“技艺”。此前有一个名叫“利剑”的“基地”组织网站,每月虽然只在互联网上开放两次,但里面的内容已足以令人毛骨悚然,比如免费提供绑架人质的“教程”——确定目标和隐藏人质必需的步骤,如何对待人质,如何进行谈判,以及释放人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等。还有一些网站充斥着有关爆炸物的信息,包括普通爆炸物、毒气弹、汽车炸弹等各种爆炸物的杀伤力和使用方法等。反恐专家指出,对于新生的恐怖分子而言,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首选的“恐怖课堂”。随意走进一家网吧,花不多的几个钱,就可以学到如何制造炸弹、怎么发动生化攻击,甚至还可以了解到制造核弹的细节。
发动“心理战”的阵地。恐怖分子常常利用网站传播真真假假的恐怖信息,发布各种宣言和通牒,试图让恐惧占据人们的心灵。互联网也逐渐取代了电话,成为他们与政府讨价还价的工具。此外,恐怖分子还在网上公开杀害人质的录像,让全世界民众直面血淋淋的恐怖。2004年6月,一部网络录像曾让人不寒而栗。画面上没有出现任何人的脸,只有一个声音用英语喊道:“不,不,请不要这样做!”一阵枪响之后,一个西方人的尸体应声倒下。
吸纳人才、“融资”的“通道”。据说,“恐怖网站”还扮演了“通道”的作用,将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恐怖组织。恐怖组织最常用的手段是“借鸡生蛋”,在某个论坛中给出自己网站的链接,或者直接在聊天室中招募人员、筹集资金。2006年8月,印尼警方经过长达数个月的跟踪监控,逮捕了两名“网络恐怖分子”,他们一直通过互联网在穆斯林人士中募集经费,用于购买炸药、策划恐怖袭击。在被警方抓获前,他们已筹集到8万多美元,足够他们发动一场与巴厘岛爆炸案规模相当的恐怖袭击。
发号施令的“传声筒”。恐怖分子常常借用网站发出恐怖袭击的号召。2005年初,一个自称“安萨里电子论坛”的网站,呼吁在科威特的极端组织,对在科威特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美军车辆进行攻击,同时号召,把西方人经常出入的大型购物场所也确定为袭击的对象。另外,对于分散在世界各地又不便碰头的恐怖组织来说,网站无疑成为他们协调行动的“中介”。为了逃避打击,恐怖组织还经常通过互联网进行“学术研讨”。
有“示范”作用的“榜样”。“恐怖网站”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莫过于它们的“示范”作用。这些网站在猛烈的打击下,虽然生存的时间不会很长,但它们给其他恐怖分子和组织提供了“榜样”,其他恐怖组织会效仿它们的袭击手段,比如,扎卡维在网上发布了美国人贝尔格被害的录像后,很快,沙特的一个恐怖组织也用类似的手段杀害了美国人约翰逊,并且也把录像放在了互联网上。从此以后,伊拉克所有的绑匪都乐此不疲。此外,这些网站会促使更多的恐怖组织相继建设更多的“恐怖网站”。
3.“恐怖网站”让美军输得很惨?
尽管美军日前表示要全力打击“恐怖网站”,并发誓将它们打到“关张”为止,但事实上,开展这一打击行动并不容易。有分析认为,与打击有血有肉的恐怖分子相比,美军出击“恐怖网站”,可能输得很惨。
据报道,美国已经针对“恐怖网站”采取了一些行动。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家安全局设有一个专门研究攻击电脑网络的司令部,这一研究项目由空军研究实验室负责。国防部还和一些公司签订合同,由这些公司为军方开发各种攻击电脑网络的技术。
此外,美国还招募了一支“网络国民警卫队”,以便在美国遭遇恐怖袭击或其他紧急事件时,保证网络通讯一路畅通。据称,这项工作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它要求工作人员是信息行业的专家,反应还必须迅速,要能在美国遭遇恐怖袭击或突发事件、通讯被阻断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信息系统和网络通讯。此外,美国政府还加强了对官方网站的管理,尽可能剔除可能被恐怖分子用来袭击美国的所有信息。
这些举措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军打击“恐怖网站”必将困难重重。一方面,这类网站多如牛毛,想要彻底消灭,恐怕不那么容易;另一方面,为了迷惑追踪者,恐怖分子势必在互联网上大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刚公开了一个网站,没两天就假装关闭,其实是网站进行了“转移”。尤其困难的是,对那些被恶意利用的合法网站无法下手,因为这些网站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
另外,美军网络反恐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往往极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究竟是将“恐怖网站”关闭了事,还是留着它们,利用上面的信息“放长线钓大鱼”?很多时候,反恐人员会选择后者,对这些“恐怖网站”进行长期监控。其实,这多少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留着这些网站,或许能对反恐斗争有所帮助,但也可能因监控疏忽而放任恐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