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铁路信息化的跨越之旅
来源:人民铁道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5,中国铁路信息化的跨越之旅

[ 作者:王天军     来源:人民铁道报    发布时间:2005-8-12    责编:luolan ]


  公元2005年3月18日,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对于中国铁路来说,这一天太不平常了。
  就在这一天,中国铁路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一项在共和国铁路史上可以浓墨重彩的改革!
  铁道部党组决定撤销全路所有铁路分局,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
  这是一场大战役。在这场大战役中,最忙的要数铁路信息系统的干部职工了。
  因为,铁路信息系统必须进行切换,而且是大面积、大范围的。其中,调度指挥切割就涉及13个铁路局、41个铁路分局、1322个调度台、3685个车站,这对铁路信息系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3月25日18时,具有历史意义的运输指挥权顺利交割,18个铁路局直接对车站正式实施指挥行车。
  中国铁路信息系统通过了这次“大考”,打赢了一场“无声的战役”。
  实践再次证明,铁路信息化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必然选择。
  尺子·铅笔·信息系统
“没有信息化的支持,铁路跨越式发展就难以推进,铁路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在2005年2月27日召开的全国铁路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激动地说。
  是的,信息化的时代呼唤信息化的铁路,信息技术在铁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铁路的综合竞争实力,加快了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另外,近两年来,铁路信息化也正是借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东风,一路快马加鞭。
  “一张大表、一把尺子、一支铅笔、一部电话的时代过去喽!”2005年8月1日,在兰州铁路局的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小刘高兴地告诉记者。
  2004年7月底,兰州局在全路率先实现DMIS(现为TDCS)全局覆盖、率先实现T/D(TMIS/DMIS)结合、率先建成三级综合调度体系。
  “T/D结合的建成,不仅彻底改变了在一张大表上,通过一把尺子、一支铅笔、一部电话来推算车流的方式,还能自动跟踪列车车次、自动采点、自动描绘列车运行图……”兰州局信息处的国先生一连说出了好几个“自动”。
  DMIS是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现代化的标志,是铁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兰州局在全路率先实现全局覆盖后,京沪线实现全线覆盖,成都、乌鲁木齐、柳州、呼和浩特铁路局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六大干线提速安全标准线建设也将这一系统纳入“十全”标准,正在大力推进。
  技术创新能够带动体制、管理的创新。2003年11月26日,青藏铁路公司仅利用70天时间在西哈段(西宁至哈尔盖)建成了世界先进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2004年5月23日,这个系统正式开通使用。
  CTC建成后,青藏线西哈段共有17个车站,10个车站实现行车指挥无人化,无人化率达到58.8%,车务部门运转人员减少119人,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支出122万元。如果算上管理费以及各种补贴等费用,年节约运输成本支出超过200万元,减员增效十分显著。
  客货营销与铁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更是在服务旅客货主、强化客货营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客运方面,目前,全路计算机售票车站已达2159个,其中1277个车站实现了联网售票,计算机售票量达到全路售票量的90%以上。
  货运方面,货运营销信息系统取得新的进展。目前,铁路系统已经实现了路网最短车流径路梳理和重车车流组织优化,建立了重点煤矿、电厂、钢厂等大客户信息库,在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和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实现了铁路与海关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大大方便了货主。
  到目前为止,全路51万辆部属货车和12万辆企业自备货车统一刷新为标准的7位车号;全路近1万个点实现了微机制票;全路1.5万台机车、所有部属货车和绝大部分企业自备车都安装了记载机车车辆基本信息的电子标签;全路560个分界站、编组站、区段站、货运站的出入口安装了电子标签信息自动接收设备(AEI),为列车、机车、车辆的动态追踪提供实时信息。
  2004年6月19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青藏线拨通了中国第一个GSM-R电话。到目前,铁路已经完成了青藏线格尔木至不冻泉段的GSM-R试验段工程。2005年3月16日,青藏铁路GSM-R网络设备采购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大秦、胶济线GSM-R工程已经启动,沟海线也进入可研阶段……
  而这些,也只是铁路信息化建设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铁路信息化建设还要加快步伐!
  “两个快速提升”·两个《规划》
“两个快速提升”--“快速提升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快速提升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早日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这是铁道部党组确定的铁路跨越式发展思路。
  两个《规划》--2004年年初,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5年1月,铁道部发布了《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
  “两个快速提升”、两个《规划》都要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铁路必须从实现国家现代化这个全局高度来认识和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要知道,铁路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同时,对于铁路本身,铁路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更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基础性作用。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前铁路已经安排了近50个新开工项目,建设总投资达到5000多亿元。其中,仅客运专线项目合计规模就达3220公里。2005年6月11日,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全线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静态工
  程投资126.37亿元。6月23日上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开工,总投资930亿元。7月4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其他几个客运专线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
  客运专线是高科技的集成,铁路信息化建设不加快步伐,行吗?
  铁路要实行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线路的技术改造,在这些线路上必须采用先进的通信信号等技术装备。铁路信息化建设不加快步伐,也不行。
  推进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也必须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列车密度的加大、列车重量的增加,保证运输安全的难度也明显增大。我们必须看到,提高铁路信息化水平,既能够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本身的效能,又能够通过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对运输安全的监控水平。提高铁路运输安全保障能力,迫切要求我们把铁路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
  按照《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中国铁路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经过5年至10年的努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铁路信息系统。
  世界一流水平的铁路信息系统,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建成的。
  据资料显示,美国铁路20世纪60年代中期研制并运用了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TOPS),实现了对铁路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精确控制,使人员大量减少,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美国东部最大的铁路公司切西(CSX)公司,3万多公里铁路只有一个调度中心和一个信息中心,实现道岔、信号的远程控制和所有列车运行的高度统一指挥,运输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收集处理自动化。
  加拿大CN铁路公司针对客货营销与成本控制的SRS(客货营销服务系统),整合了车站、列车、货票、运行图、收入等业务信息系统,使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CN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目前已有65%的货运订单来自电子商务渠道,CN还为旅客列车提供了互联网接入服务,使旅客在列车上可上网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
  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的旅客在旅行过程中可享有了解列车运行情况、预订旅馆和机票、获取公共汽车信息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
  中国铁路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距离,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当然得加快。
  按照《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中国铁路确定东部铁路和六大干线优先发展,就是在东部铁路和六大干线率先建成先进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进而在全路实现信息化。
  东部铁路和六大干线的建设都很紧迫,配套的铁路信息化建设当然也很紧迫。
  按照《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中国铁路确定了3大重点领域,就是以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实现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
  要建成这3大应用领域的38个信息系统和几个公共基础信息平台,铁路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快脚步。
  按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设计了铁路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和公共基础平台。铁路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信息系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大多各自独立,一些专业信息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之间,没有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技术部门和应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导致有的信息系统建成后功能不完善,有的系统存在重复开发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综合应用的发展和投资效益的发挥。
  抓紧建立铁路信息化标准体系,使全路在设备规范、数据编码、网络IP地址等方面做到统一,从源头上保证信息资源共享,这是铁路信息化建设马上就要解决的事情。
  “必须下大的力气,坚决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否则,铁路信息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严厉要求。
  另外,与铁路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我们在铁路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传统的作业方式和思维模式;有些网络基础设备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后,针对我国铁路运输特点的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没有相应跟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场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一些应用人员在信息系统使用方面的能力还比较缺乏。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不加快建设的步伐怎么行?
  目标·前景·大发展
在《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中,对于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作了如下描述:“经过5年至10年的努力,在东部地区和六大干线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至2020年在全路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智能运输信息系统,其总体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实现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在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运输安全、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明显作用,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显然,前景十分美好。在不久的将来,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智能化就可能是这样的:
  结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和其他路网干线(覆盖率达到55%以上)建成调度集中系统;
  若干个以地域或线别为控制模式的大型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已经建成,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组织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在全路自动闭塞区段全面实现制式统一和主体化机车信号系统。在繁忙干线、提速线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全面建成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在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路网干线建成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机车、车辆、线路、信号、电网和列车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预警及安全管理;
  全面实现列车、机车、车辆、货物、集装箱的实时追踪,在客货运组织的各主要环节实现计算机管理。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为实现客货营销社会化,铁路已经建成铁路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系统:
  以电子商务系统为平台,若干个客户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向社会提供充分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式服务,实现客运、货运业务的网上办理与支付,全部客运站和旅客列车建成完善的旅客服务系统;
  铁路建成了现代物流系统,铁路运输由以运输组织为中心转向以客户营销为中心,进而融入全社会的综合服务体系。
  在不久的将来,铁路的经营管理又是一番新天地:
  实现机车、车辆修程修制的改革和铁路运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全面建成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全面预算和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人力资源、财会、清算、统计等经营资源管理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办公;建成铁路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个性化、专题化、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在不久的将来,完整的铁路信息化体系就要形成:
  形成覆盖全路的高速宽带数字通信基础传输网和业务应用网,全面满足铁路信息系统、多媒体通信、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等所需通道的要求;
  与CTC、铁路中长期路网新线建设及既有线改造同步,统筹建设中国铁路GSM-R网络;
  建成支持电子交易与社会化服务的计算机安全网络;
  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信息系统的整合,全面实现信息共享与综合利用;
  建成铁路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数字化铁路;
  建立完善的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目标很明确,前景很辉煌,规划很具体。而且,就在当前,铁路信息化建设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从面向运输生产转变为面向全行业的管理,开始从面向内部生产组织转变到面向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
  铁路信息化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据了解,根据《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求,目前铁路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组织有关业务部门、信息技术中心、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铁路信息化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的建设目标与具体的业务发展战略目标相配套,适应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客运专线建设和体制改革的需要,贯彻“以数据为中心”的原则,进行应用功能的设计,真正体现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改造的目的。铁路信息化规划的24个专项规划年内将完成。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加快,今年以来,全路安排了更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列车调度指挥系统、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六大干线行车安全监控系统、货运大客户运输管理系统、工务管理信息系统、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铁路用地管理信息系统、铁路公安信息系统、铁道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青藏铁路和渝怀铁路等信息化建设项目正全面展开,铁路局综合调度系统3.0版本的实施、车站系统2.0版本的开发、18点运输统计系统的整合等也在顺利推进。
  2005年7月29日,铁路TMIS调度综合管理系统竣工并通过验收。至此,TMIS这一耗时11年、“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的”工程建设全面完成!
  至此,由TMIS领跑,涉及DMI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CTCS(列车运行控制系统)、TRS(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等38个信息系统的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又开始了新的跨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