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加快“1小时经济圈”建设
来源:重庆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目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在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者仅就打造“1小时经济圈”对于重庆落实新的战略部署所发挥的作用,谈一点看法。

    一、打造 “1小时经济圈”,是落实中央新的战略部署的破题之笔

    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重庆未来发展的“314”战略部署,重庆的决策层已成竹在胸。市委书记汪洋讲得精辟:“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争在10年来‘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基础上,奋力‘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走出这条新路的基本战略,就是确定“一圈两翼”总体布局,尤其是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1小时经济圈”,建成体现三大定位、实现一大目标、完成四大任务的战略平台。

    “1小时经济圈”并非新概念,百舸争流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千帆竞发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气势如虹的京津冀环渤海湾经济圈等,实际上都是“1小时经济圈”。到今天,正式提出要打造 “1小时经济圈”的大中城市,已达20余个。我们要积极与四川成都实现强强联合,争取联手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1小时经济圈”这么多,这说明它是一个地区经济、交通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重庆的“1小时经济圈”,并非临摹与“克隆”,而是重庆市委、市政府适应重庆的特殊市情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按照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经过科学论证提出来的富有重庆特色的大战略。它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重庆发展的特殊规律,又符合胡锦涛总书记给重庆提出的新的战略任务的基本要求。

    二、打造“1小时经济圈”成功之日,就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在重庆初步实现之时

    重庆“1小时经济圈”,实际是“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核心。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认为,经济在空间上是非均衡增长的,一个、一组或一群起支配作用的企业自己发展时,能推动一系列企业发展,这些企业即“推动性企业”,而“推动性企业”大集中的区域,就是“增长极”。重庆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加上直辖10年的跨越式发展,再经过15年的奋斗形成“1小时经济圈”以后,经济总量将做大,必将形成产业的大集聚。重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因此而开辟,经济增长方式可因此而转变,经济结构可因此而优化,老工业基地可因此而重振雄风。 

    重庆要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也主要体现在“1小时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上。重庆直辖之初,即确定了长江上游经济地区中心的基本内涵,即长江上游地区的商贸、金融、科教文化信息这“三中心”,交通和通信这“两枢纽”,现代化制造业这“一基地”。重庆挟两江之便,历来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商贸中心,在历史的基础上,再经过若干年的奋斗形成“1小时经济圈”,建设起一系列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产要素市场、工农业产品批发市场和商贸网络、会展中心,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继续引进外资银行、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和国内外非银行金融机构来渝开业,强化科教兴渝战略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独特的教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圈内”就能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金融、大文化”格局,凸显经济中心地位;“圈内”建立健全“水、陆、空”俱全的立体交通网络,重庆就能更好发挥区位优势,承东启西、引北联南;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抓住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产业重组和转移的机会,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圈内”就能形成现代化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三、打造 “1小时经济圈”,就能推动重庆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走出一条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一体共发展共繁荣的新路子”,这是直辖之初中央就交给重庆的重要任务之一。10年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又将“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作为四大任务之首,交给了重庆。而10年来,尽管重庆作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城市对农村的带动效应不强,尤其是主城幅员面积小,“小马拉大车”。因此,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更必须打造重庆的“1小时经济圈”。因为解决在全国最为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只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1小时经济圈”战略,实际上也就是高度集聚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战略。随着这一战略的推进,重庆总体实力将迅速增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就会迅速加大,现代农业就会得到持续发展,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就会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就会稳步增加;在“圈内”统筹推进交通、通信、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发展公共服务,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就会大大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就会长足发展;特大型城市群越壮大,就业空间就越巨大,农村尤其是三峡库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会被越来越多地吸收到“圈”内。

    建成”1小时经济圈”,同时实现“两翼”齐飞,全市的综合实力和财政收入,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群众的创业水平和收入水平等,都将跨上一个历史性的新台阶。重庆就能把更多的财力投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广大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实现重庆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