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推进环保数字化建设
来源:中国环境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古煤城河南省焦作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致力打造环保数字化工程,向精密环境管理迈进,为实现“说清楚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创造条件,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再上台阶。
  转型突破单一资源型城市困局
  焦作现有矿产资源40多种,主要为优质无烟煤。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煤炭资源开采难度的不断加大,资源型城市固有的结构性矛盾突显,环境污染严重。焦作市逐步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通过拉长非煤产业链,由单一的煤炭城市向能源、化工、建材、机械等综合型工业城市转变。
  进入21世纪,焦作市实施战略性转移,一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关停并转一批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生物化工与制药、环保机械、新型建材、生物育种等产业和生态农业转移,提升产业层次,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全市GDP的13.7%。在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和绿化城市的同时,焦作市选择旅游业作为突破口,先后投资9.6亿元,开发建设云台山、青龙峡等山水峡谷自然景观,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30.7%提高到2003年的32.1%,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产业。随着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监管和治理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市区空气质量比2000年增加近200天,4个省控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达到91%,在全国重点城市环境质量考核中,焦作市由2004年的倒数排名上升至2006年的中上游位置。
  目前,焦作市已实现了向综合性工业城市转变的转型目标。焦作市的转型经验被编入全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打造“环保数字”模式向精密环境管理迈进
  但是,从焦作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看,焦作经济仍未摆脱工业化加速阶段“重型化”的增长特征,虽然完成了煤城形象的转变,但向“轻型化”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的第三次转型任务依然艰巨。
  为此,焦作市环保局长李振山认为,必须认真汲取过去单一资源型城市“坐吃山空”的历史教训,要珍惜焦作有限的资源和环境空间容量,真正做到“胸中有数”,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城市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要通过广泛和深化应用环保信息技术,发展环保信息服务业,以此推动环境管理由粗放型向精密型转变,变环境保护工作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为此,在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自2004年以来,焦作市环保局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遥感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等联合在焦作建立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实验基地,打造“环保数字化”城市发展模式,其建设思路是:
  立足说清环境质量状况,打造环境生态专题管理软件建设平台。建立城乡资源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制作湿地变化等动态模式图;建设大气和水环境容量数据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全市生态空间框架图,编制《焦作市市域总体规划》,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总量控制、生态功能区划和服务功能评价、自然保护区管理、区域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等基础工作提供服务。
  立足说清污染物排放状况等,打造环境业务信息平台。建立城市大气和生活污水等各项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排放量、处理率等明细表,农业畜牧养殖业以及资料库等;实现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加强信息平台查询软件建设,例如,近年来焦作市热电厂、华润电厂等6家电力企业已经实现在线实时监测,按照监测数据核定排污总量和收缴排污费,充分体现环保数字平台科学、低成本和高效等优越性。加强环境应急监控指挥系统软件建设,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系统、污染源协同管理系统、污染扩散预测模拟系统、12369环境投诉热线等。
  焦作市环保信息中心主任冯宾告诉记者,通过统一规划,信息监控、处理、发布和储存统一由市环保局信息中心管理,各相关部门和区县等实现数据共享,真正让环境数据信息能够“说了算”,成为科学决策和环境执法监管的基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