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从移动通信产业创建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张琪:196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原无线电电子学系),1978年参与筹建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先后在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电子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计算机与信息局,机电部计算机司,电子部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工作,1992年任副司长,1997年任司长至2006年4月。

  现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同时还担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分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等职。

  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为加快我国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经呈报国务院批准,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计委启动实施了我国《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专项》(以下简称移动专项)。组织国内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支持了GSM、CDMA和TD-SCDMA全线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使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成功创建了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移动通信产业,培养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实力的知名企业(华为、中兴、大唐、贝尔、普天等)和自主品牌产品,同时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通信运营业持续、快速发展和业务转型。

  “九五”期间,以“金”系列工程为代表的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启动实施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及通信运营业提出了众多应用需求,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拉动了我国IT产业与电信业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移动通信运营业每年都以80%以上的速度发展,但国内移动通信制造业发展却十分迟缓,国产品牌基本是空白,当时国内庞大的移动通信产品市场,几乎全被外国产品所垄断。

  为推动电信运营业与通信制造业互动发展,信息产业部于1999年会同财政部、国家计委组织了“国家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专项”(以下简称“移动专项”)。经批准,每年从电话初装费中提取5%支持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由于2001年7月国家取消了电话初装费而中断了专项资金来源,仅提取两年半。总计投入12.1034亿元,财政分6年划拨资金,累计支持118个项目,国内有上百家骨干企业得到支持。

  在专项资金引导下,带动国内企业自筹70多亿元配套资金共同投入,分别用于移动通信终端、基站及系统设备开发,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为移动通信整机配套的关键元器件研发,核心芯片开发、操作系统、软件及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等方面,有效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创立和全面、快速发展。

  在移动专项支持下产业迅速崛起,国产品牌的移动整机设备、终端手机本地化率不断提高。在移动交换机、基站和手机3个主要产品领域,国内品牌产品很快实现了“零的突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生产能力迅速增长。1998年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总规模仅为100多亿元人民币。至“十五”末(2005年)移动通信制造业年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近30倍,并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我国生产手机3.03亿部,同比增长30%,出口2.28亿部,同比增长56%,在系统设备方面,2005年我国生产移动通信基站724.5万信道,同比增长64.9%。移动通信专项对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

  一、通信技术标准的成功突破大大提高了我国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部先后从移动专项中支出1.75亿元用于支持国内企业进行相关通信标准的研制。尤其是在我国自主提出的TD-SCDMA标准研发的前期,移动专项资金的支持、TD-SCDMA标准制定和产品自主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成功商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带动了关键配套元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

  移动专项在关键元器件开发领域,累计支持项目49个,投入资金1.86亿元,其中手机RF开关电路、LCD显示屏、锂离子电池、片式元器件等均已实现批量配套。

  自主开发生产的SIM卡已被中国移动采用,并大量投入市场运营;通过“支持增值服务的SIM卡、UIM卡芯片和COS的开发”项目,成功开发出支持移动梦网的STK卡、支持空中下载业务的OTA卡和支持联通165业务的UIM卡的操作系统,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量使用。

  三、集成电路、系统软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

  我部先后投入移动专项资金2.56亿元,组织了二十个项目支持专用集成电路的开发。其中,上海展讯公司在专项资金支持下,成功研发出了基于TD-S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的SoC级双模多频的核心芯片,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试验及商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移动专项支持的“中国芯工程”骨干企业北京中星微也开发出具有专利的核心芯片系列产品,也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软件领域,移动专项中设立“面向服务的3G手机软件平台开发”项目,支持上海科泰世纪公司自主研发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面向下一代网络应用的嵌入式设备提供信息交换平台、设备接入平台和软件应用平台,颇具发展潜力。

  四、支撑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移动专项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分别建成了移动通信设备研发测试环境,电磁兼容生产检测环境;在3G网络技术测试和商用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建设工程项目也已经完成并通过了验收,使我国有能力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量国外移动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指标进行控制,达到维护电波秩序,防止各种有害干扰的目的。

  五、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了群体突破

  从核心芯片及软件的设计开发、关键元器件本地化配套,到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和终端产品与时俱进的研发和产业化,我国自主的移动通信产业链已基本形成。我部累计投入移动专项资金超过4亿元,直接带动了国内骨干通信设备制造企业20余家。

  1.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研发:移动专项支持并培养造就了华为、中兴、大唐、普天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地向国际化发展。

  2.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研发:移动专项组织了国内10多家手机生产厂商参与了手机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基本掌握了手机协议栈软件、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整机自主设计和大生产技术,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六、3G核心技术产品与系统自主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自1999年至今,移动专项从关键配套元器件、芯片开发、操作系统设计、终端及系统设备研发、平台建设以及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全面支持了3G产业的发展,共计支持53个项目,累计投资接近5亿元,占移动专项资金总额超过40%。从2000年国际电联批准TD-SCDMA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至2004年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研发的群体突破。陆续有展讯、凯明、T3G、ADI相继推出了终端基带芯片,华立、重邮也逐步推出芯片产品。基于自主核心芯片共有17款终端、手机产品实现商用。

  移动专项对WCDMA和CDMA2000技术也予以了大力支持,国内企业研制的WCDMA和CDMA2000系统设备基本满足建网的需求,华为、海信、中兴、联想、康佳、波导、TCL、夏新等企业都启动了3G终端研发及商品化工作。部分企业生产的3G系统设备已经成功出口海外,具备批量供货的能力。

  移动专项对创建我国自主移动通信制造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打破了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垄断,培育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国内企业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成功发展模式。

  最近中国移动拟投入267亿元建设我国自主的TD-SCDMA网络,据悉,在首批8个城市设备招标中,国内企业中标额超过80%,足以证明:只要我们面向市场和应用,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和产用结合原则,我们就能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我们信息产业界的贡献。

  当今,我国已进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经济与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紧紧围绕和紧跟国家全局战略目标,始终面向市场,以应用需求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全面提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百姓生活提高、模式改变所需的各类信息产品、信息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将是我国信息产业界永恒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让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完成“振兴三业、推进一化”的行业职责,加快实现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与跨越式发展;为信息强国、大力提高信息产业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度而不懈奋斗!(本文为作者特为电子学会创建45年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