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管给扬州市带来了什么
来源:扬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扬州日报   消息:4月18日,是扬州数字化城管开通运行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扬州数字化城管覆盖面积从开始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53平方公里,平均每天发现城市管理问题400多件,结案率为98.7%,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过去的1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扬州模式”正给扬州带来一派城市管理的新气象。

  折射城市管理新理念

  现场:每天早上7点,全市250多名城管监督员手握装有GPS卫星定位仪的“城管通”,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对城市市容环境进行督查,采集信息,发现问题。与此同时,各区、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人员也已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将城管问题处置在萌芽状态。

  声音:桑光裕(市委常委、副市长)如果我们的城管理念不能从突击性、运动式、粗放的传统城管模式中解放出来,不通过体制、机制的艰苦创新,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管和各职能部门处置力量配备的积极性,不打造出一支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战斗团队,不形成一套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考核体系,就一天也走不出城管困境。理念的更新、改变是痛苦的,也是艰巨的,但不打破传统的观念,不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对一个人来说,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对一个领导集体来说,就可能延误我们事业的发展。

  声音:张跃(市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以前城管部门的同志习惯于什么都管,什么都亲自管,结果是什么都管不过来,什么都管不好。而且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一有领导视察、一有创建检查、一有重要贵宾莅临,就提前几天来个突击整治活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平时没有人管,没有人及时疏导,等到摊点固定化或半固定化,形成摊群后,才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执法,往往造成摊贩损失较大,管理部门与群众严重对立。从2005年8月份数字化城管试点工作开始以来,全市逐步把各级的思想统一到数字化城管新模式上来,整合各区、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发动群众,齐抓共管,实现城市长效、精致管理。

  解读:数字化城管新模式不仅带来了城市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更是对传统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念的变革,开辟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纪元,它变粗放的管理为精准高效的管理,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可持续的长效管理,变管理主体的分散和职责的交叉为上下左右的无缝对接,变城管处置能力的低下为高效快捷。

  形成“大城管”新格局

  现场:“这里有一排地灯和一大片草坪被人为破坏了,请路灯管理和绿化部门来进行修复。”当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的信息一反馈到这两个部门,相关的工作人员很快就赶到了现场。

  现场:“文昌阁万家福商城北侧巷内有占道经营难点,影响市容和交通。”很快,这条信息从现场传到监督中心,经立案后传到市指挥中心,再传到广陵区指挥中心,最后由广陵区城管局派执法人员到现场处理,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15分钟。

  声音:沈广国(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过去城市管理是“十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小草帽”,关键是各个部门没有形成合力,相互扯皮,现在把涉及城管的27个部门整合起来,按照“大城管”的格局管理既省事又快捷。

  声音:陈景岗(市建设局党委副书记)数字化城管开通之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市政处、路灯处、涵闸处等数字化城管工作量大的部门,连机关干部都抽调出来处置问题,加班加点,一个月把一年的工作量都完成了。

  声音:薛德仁(广陵区城管局局长)在数字化城管开通前,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由于没有执法权,便淡忘了管理权,城市管理基本上都是城管局一家在搞。实行数字化城管后,进一步明确了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各部门自觉履行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初步形成了“大城管”格局。

  解读: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有效整合了分散在各个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城管力量,实行统一的协同联动,彻底改变了过去城管部门抓城管“孤军奋战”的局面。通过数字化城管系统网络的延伸,将数字化城管与新闻媒体、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链接,与街办、社区及各类主体结合,强化了各方面的关注与参与,提高了城管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基层单位和群众参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城市管理责任上了肩

  现场:一年前,文汇东路摊点成群,违章占道经营严重;幸福小区随意侵占非农用地种菜,城市小区倒退成为村庄,这些都无人来问。现在实行属地管理,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声音:孔令俊(广陵区区委书记)广陵区数字化城管的工作量大致占整个市区工作量的一半左右,比数字化城管开通前增加了80%以上。为了完成数字化城管工作任务,我们整合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乡镇)、各社区(村)的力量,把城管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家责任,变城管局一家有责任为各家都有责任,每一个城管问题都能找到责任人,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经过一年来大家的共同努力,广陵区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城管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声音:高鹏(维扬区城管局三大队教导员)采用数字化城管后,工作量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城郊接合部现在也不再是盲点了,因为每个地方都责任明确,属于自己的就要及时处理,要不然就会面临“不作为”的压力。

  解读:目前,我市数字化城管数字采集区域达到141平方公里,在核心区域53平方公里内,将扬州市区划分成5500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网格单元所在地的单位及门前四包责任人四个层面的责任,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全方位管理。每个窨井盖、地灯等设施,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路面巡查的监督员一旦发现哪个部件出现问题,可以迅速地将信息反馈相关部门。

  问题处置快速高效

  现场:扬州职业大学门口附近,一个水果摊正在招徕生意。市城管监督员房荣康拿着手机对着摊子拍了几张照片。不多久,几名城管队员驾车赶来,摊贩脸上显得有些惊异:他把车停在这里不到半个小时,没想到城管人员这么快就赶到了。

  现场:一些群众在漕河风光带晨练时,发现不少坐凳在一夜之间被人为损坏。监督员曹为民巡查到此发现后,立即进行了上报。当天,园林局维修人员来到现场进行了修复。群众对此交口称赞:“数字化城管效率就是高。”

  声音:陈昱达(路灯管理所负责人)数字化城管使职能部门的压力大了。就拿路灯管理处来说,过去某个路段只要10天巡查一次,发现问题集中处理。现在可不行了,只要监督员或群众反映某个路段某盏路灯坏了,路灯管理部门就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处置完毕,否则就要被亮“红灯”。

  声音:曹为民(数字化城管监督员)我们每天要在所管辖的区域内来回巡查四五次,辖区内的违法违章行为的上报率必须在85%以上,重大事件上报率要达到100%,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要被通报,累计三次就要被辞退。

  解读:通过数字化城管,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对每一个城市管理问题均规定了处置的时间,并在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系统平台对每一个城管问题由电脑自动生成评价:按时完成的亮绿灯,快到处置时限的亮黄灯,超过规定时间的亮红灯,从而提高了职能部门的处置效率。

  人民城市人民管

  现场:渡江南路社区的王勤老汉拿起电话,熟练地拨通了“12319”城管热线,把社区的一个窨井盖受损坏的信息报告给了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作为社区“数字化城管党员义工队”的一员,目前文峰街道的20多名退休老党员一起承担起社区“数字化城管”义务管家的职责。

  声音:刘晓莉(文峰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现在,我们老百姓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性空前高涨:“老年护绿队”整天活动在漕河畔、古运河边;“城管小卫士”上街捡垃圾、擦护栏、搞宣传;“红马甲义工队”的大爷大妈们更是喊出了“走出小家护大家”的护城宣言……扬州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数字化城市管理中来。

  解读:“12319”数字化城管热线开通以来,已接听社会公众电话1682个,立案1153件,由于市民主动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一些严重影响市容的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暴露垃圾、乱贴乱画等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现在可以通过118路视频信号发现问题;可以通过250多名数字化城管监督员查找问题;可以通过广大市民群众利用“12319”城管热线、“12345”市长热线、公安110、“寄语市长”、手机短信等途径获得问题,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

  提升了扬州知名度

  现场: 2006年11月16日,建设部在全国数字化城管工作会议上推广“扬州模式”。今年3月14日,省政府又专门在扬州召开全省数字化城管工作会议,向全省县级以上城市介绍扬州数字化城管新模式。一年来,省领导李源潮、张桃林,建设部领导仇保兴、黄卫,市领导季建业、王燕文、徐益民、王军、桑光裕、洪军等先后视察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全国各地有79批1628人次来我市参观学习。

  现场:“大中城市要以扬州模式为参考,在市级分设‘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管理机构,区级设立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接纳、分别派遣、区级受理’的模式”。这是去年10月份,建设部在全国数字化城管会议上向全国推广“扬州模式”时提出的要求。

  声音:崔俊芝(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结合实际,在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中大胆创新,创造性提出并实现了适合中小城市的“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以及部件问题“先属主后属地”、事件问题“先属地后属主”的管理、指挥和处置原则,对全国大、中城市的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广作用。

  解读:数字化城管从影响看,已经远远超过了数字化城管本身。建设部和省政府分别在扬州召开数字化城管工作会议后,全国各地纷纷组团来扬州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了扬州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状况,了解了扬州,从另一个侧面提升了扬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数字城管让扬州更宜居

  现场:在中外嘉宾齐聚扬州的4月18日,扬州美丽的风景和整洁的市容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主次干道没有了垃圾和杂乱;沿街店面占道经营现象和流动摊点没有了影踪;商家橱窗没有了乱贴乱画;沿街墙面和灯杆没有了“牛皮癣”;空中没有了汽球条幅和宣传拱门,扬城处处展示着干净、整洁、秀美、精致。

  声音:毛奇(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主任)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于惠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解决,数字化城管正是最好的体现。数字化城管开通一年来,政府作了一些投入,但市容整洁了、优美了,广大的老百姓受益了,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投入与产生的社会效益相比是十分值得的。

  解读:扬州这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在数字化城管开通一周年之际,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秀美,更加和谐,更加精致。通过城管人一年来的辛勤努力,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联合国人居奖”的品牌在扬州更显得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