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将引来快速发展期。“2007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在京举行。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在会上指出,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是加强物流信息化必然的途径。去年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33.56亿,比上年同期增长27 .5%。
他还透露,全国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将于今年末发布。
随着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与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基石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外资物流企业的涌入,国家投入支撑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我国物流企业抓住机遇,提升信息化的层次,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或将引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期。
物流业借信息化投入步入高增长期
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61.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进入快速增长区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1%,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贺登才指出,运输和仓储是物流企业信息化中的首要功能。在已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系统、订单管理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78.6%、71.4%、64.3%和57.1%。
交通运输方面,我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加快,全面紧张的状况开始缓解。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万公里。“十一五”国家将投资1.25万亿元建铁路,到2010年营业里程将达9万公里。
此外,与中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对应的IT市场并不会因为盘整而萎缩,相反更加规范、更具规模的物流园区群体将提出更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2008年中国物流园区整体IT投入规模将达到14452.88万元人民币,从2006年至2010年,其IT投入规模将累计达到63937.38万元人民币。
中科院一份报告预计,2007年我国现代物流将保持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增长23.8%。
大力度地投入将会完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物流运作的基础条件,物流业借信息化步入高增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
高投入带来高收益
2006年的中国物流资本市场,投资主体仍以大国企最为抢眼,继续在物流基础性设施上发力;物流上市公司居深沪市场中上水平,题材不断;区域物流则以跨地区的基地建设,以资本手段争夺异地资源。
从市场表现来看,物流上市公司的季涨跌幅平均值12.63%名列前茅,紧随石油天燃气和机械、电器类上市公司。其中上港集团70.71%、中集集团59.08%、中远航运56.78%、中国国航36.44%、深赤湾A36.13%、铁龙物流21.71%的季度增长幅度,基本反映了其在物流行业的龙头地位。铁龙物流未来面临“铁路行业景气大幅攀升”及“整体上市与股价相互强化”两大重大利好,为公司带来成长机遇,预计 08年铁路集装箱运量增速将步入长期快速增长期。
新物流信息化趋势
随着市场需求、竞争条件的变化,汽车、商业连锁业等行业物流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对一些新兴物流服务如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危险品物流和逆向物流等的需求也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物流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细分化特征更为突出。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向国内转移,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形成并逐年扩张。物流企业的运营必然要走向智能化、标准化和全球化发展的道路。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应该继续加大物流信息化的投入,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