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煞费苦心 政府多次力推——五次“上书”皆获国务院重要批示
调研报告推动政府将仪器仪表列入国家发展计划
2000年4月24日是仪器仪表行业一个特殊的日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所有与仪器仪表相关的科技人员、生产企业的员工及其管理者,无人不记着这个日子。“我们当时都特别高兴,认为这是仪器仪表行业的春天来了”。在中关村核心区域一座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办公室里,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一位长者回忆着。
“请岚清、邦国同志阅示。仪器仪表工业很重要。大珩、嘉墀等院士的建议可转计委、经贸委、科技部研究。”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0年4月24日,在11位院士关于《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的建议》上写下的两行文字。
在建议书上,11位院士写道:“1995年,卢嘉锡、王大珩、杨嘉墀等20位院士针对当时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关于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建议’,受到了朱(金容)基、李岚清、吴邦国、邹家华、宋健等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批示精神,经过调查研究并落实了某些改进措施,但由于处理‘建议’时,‘九五’计划已经制定,不久政府机构又作出重大调整,落实‘建议’的工作未能持续下去。时隔五年,当我们制定‘十五’计划,尤其是讨论新世纪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的时候,纵观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分散落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技术差距同发达国家越来越大,主要产品市场被外商占领。形势极为严峻,经认真的讨论,我们这些当年提出‘建议’的部分院士,怀着急切的心情再次提出‘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的建议’,请您审阅和批示”。
据悉,通过相关人士,院士们的建议书被直接送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办公桌上,于是有了上面的国务院批示。随即,也就是2000年“两委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对全国仪器仪表行业进行了调研。由此,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组织专家,首选了7个省市为调查区,写出专项调研报告和发展政策建议。
这份报告援引王大珩院士的解析,把仪器仪表的重要作用归纳为:“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国民活动中的‘物化法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关人士回忆,在这次调研中,当年80余岁的王大珩院士身体力行。在上海,白天,他们召集相关企业和政府官员开座谈会、参观企业;中午,也很少休息,因为一些仪器仪表企业的工人知道王大珩到达后,反映情况的积极性很高,而王大珩院士希望把所有意见都收集起来;晚上,他还要接受媒体的采访。在重庆调研时,王大珩院士受到很多企业欢迎,为了多争取看几家企业,他马不停蹄,有天下午他看了5家企业。到第二天,他便住院了。
据介绍,这份调查报告促使我国政府第一次“要把仪器仪表放到重要位置”几个字写入了“十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接下来,国家计委设立了关于仪器仪表产业化项目,各地方的一些相关项目也纷纷上马。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中国关于仪器仪表的立项经费已超过了2亿元。同时,银行也开始支持企业关于仪器仪表生产的贷款,截止目前,贷款金额已超过约30亿元。
多次建议 再度擂响战鼓
“关于仪器仪表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先后5次‘上书’。第一次在1979年,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立大会上,王大珩院士等向国家提出了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归口管理的建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给予了批示。据此批示,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但这个设立于机械工业部的管理机构运行2年多后,随着机械工业部的撤消而消失。不过,这一机构对提升中国仪器仪表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的一位长者记得十分清楚,并介绍了每次建议的一些具体情况。
第二次建议在1982年,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向国务院提出了成立中国仪器仪表展览培训中心的建议,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给予了批示,并给予了经费支持。
第三次建议在1994年,即卢嘉锡等20位院士的建议,朱(金容)基副总理批示后,国家计委支持经费1亿元。
第四次建议即是2000年11位院士的建议。
第五次是王大珩、杨嘉墀和金国藩院士在2002年4月的“上书”——《建议国家计委将‘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列专项支持发展》。
院士们在第五次建议书中写道:“不仅我国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近年来国家计委支持仪器仪表发展在重大项目的安排和投入上对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力度也不够,今年国债项目未能列专项支持,立项数量太少。这同国际发展的潮流,我国市场的需求,以及必须尽快扭转我国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被动落后的局面是很不适应的”。
为此,他们向政府提出,“国家计委对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尽快列专项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发展”。
在第五次建议书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再次批示给原国家计委,“请产业发展司研究”。随后,原国家计委再次立项,中国大地再度擂响振兴仪器仪表事业的战鼓。
据知情人事介绍,在先后五次的“上书”中,王大珩院士参与了其中的三次。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接受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第3专题,即《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中的分课题——“与信息化智能化相适应的仪器仪表技术”。这一分课题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向所有专家发出了通知,要求专家就其有关专业提出较全面的建议。此后,他们先后收到了29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
仪器仪表行业内人士认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制定,使人们进一步明确了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对我国科技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基础作用;更清楚认识到仪器仪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深刻认识到,高精度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危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
这位知情人士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委员会郭志坚委员,专门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呈送了报告。报告内容阐述了两次海湾战争中,仪器仪表所显示的特殊战斗力。如今,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其发展,以增强国力。而我国近几年来,仪器仪表是进出口逆差最大的产品,且进出口逆差还有扩大之势”。
温家宝总理审阅报告后,作出了上述批示,希望对仪器仪表给予足够的重视。
科技部研究后认为,仪器仪表发展应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有所体现。由此,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仪器仪表被列入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
这位知情人士还说,一直以来,中国政府相当重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但仪器仪表在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等方面,在产业规模上仍然较小,年产值2000亿元左右,相关企业也不大,最大企业产值只有20多亿元,员工人数最多不超过1亿人,而其重要性却非同一般。到目前为止,最值得探讨的是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