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4月23日)
钱运录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清正廉洁、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对黑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确定了推进新的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谋划了“十一五”发展蓝图,做出了构建和谐黑龙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五年,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
4月23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开幕。钱运录代表中共黑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黑龙江新闻图片社 张克军 摄(东北网发)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的良好势头。二○○六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六千二百一十六点八亿元,二○○二年到二○○六年,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八百八十一点五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粮食产量登上七百五十亿斤台阶,商品量居全国前列,畜牧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工业综合效益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二○○一年增长二点四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二千亿元,建设了一批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环保等重大项目。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进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三年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较好成效。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财税、投资、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二○○六年,进出口总值达到一百二十八点六亿美元,比二○○一年增长二点八倍;对俄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三十,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值的百分之二十。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直接利用外资翻了一番,利用省外资金增长三点五倍。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省委就加强新时期的人大、政协工作分别作出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和侨务工作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制度不断健全。依法治省有序推进,地方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教育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司法机关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宣传思想工作得到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组织了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树立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等主题实践活动效果良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加强双拥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
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二○○六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九千一百八十二元和三千五百五十二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三百二十万人,二百四十九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百八十三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逐年增加,城镇居民低保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农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成效显著。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妥善处理了“非典”疫情、松花江水体污染、森林火灾等重大突发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积极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全面加强信访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信访总量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展学习《江泽民文选》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党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了市县乡换届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配合中央纪委严肃查处“田韩”等重大腐败案件,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扎实开展“两风”建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整体素质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措施不够有力,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经济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涉及民生的一些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党员干部作风不正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做好全省的各项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把中央精神与黑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创业热情,鼓励全民创业;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清正廉洁、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为全省发展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五年的历程充满挑战,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历届省委打下的良好基础、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和全社会的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驻黑龙江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黑龙江发展振兴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推进,是各个领域、区域的全面进步,是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是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是全省人民的强烈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发展内涵和突出的省情特色。
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世界经济有望持续增长,国际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为我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特别是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我省全面振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省有丰富的资源、充足的能源、独特的地缘、优良的生态环境、较强的产业潜力和科技实力,有多年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我省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省共产党员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信心,又要看到面对的挑战,进一步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今后五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黑龙江两大主要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工作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努力实现“五个突破”,推进“一个跨越”。即,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突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摒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观念和做法,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突破。进一步加大创新型省份建设力度,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综合竞争力。在对外开放上实现突破。把全方位开放作为全面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对外贸易为基础,以投资合作为重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突破。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惠民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就业机会更多,收入增长更快,社会保障水平更高,权益保护力度更大。在先进文化建设上实现突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快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同时为“十二五”时期向更高目标迈进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的黑龙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总量登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二○一一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一千亿元,经济总量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本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现代农业建设初见成效,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上升。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行政管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经济的外向度明显提高,外贸进出口总值翻一番,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就业保持较高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更加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完成这次大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最重要的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根本指针。全省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又好又快发展,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烈意识,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科学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着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全力抢抓机遇,用足用好中央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等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构筑企业信息化、产业集群化、经营国际化的新型工业体系,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搞好重要行业、企业的重组改造,培育壮大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石化工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发展壮大国防科技工业。做强做大一批龙头企业,以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为支撑,以开发区、园区为载体,注重延伸龙头配套、精深加工、节约循环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大庆建设百年油田,充分发挥大庆在建设石化基地中的龙头作用。围绕一百二十万吨乙烯工程等新上项目,发展精细化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努力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积极为引进俄罗斯原油管线建设创造条件。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筑以哈尔滨为龙头,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挥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要加快工业走廊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打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化工产业的新平台,招商引资、承接国内外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新平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平台,探索集团化开发和区域协调管理的新机制,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益,努力把哈大齐工业走廊建成新体制、高科技、生态化、外向型的经济区域,拉动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要加快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煤电化基地建设进程,推进煤炭转化增值。牡丹江、佳木斯、黑河要依托口岸和贸易优势,办好各类进出口加工园区,做强做大进出口加工产业,建设进出口加工产业带。绥化、农垦等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大兴安岭、伊春、森工林区要以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经济区。要用好国家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遇,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
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和重大改造项目,集中力量、集中资金上高水准、大规模、高附加值项目。支持一重、哈电站、哈飞等中直企业重大技术改造、新项目及配套项目建设。加强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电源建设,实现电网电源协调发展。加快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口岸、通信和城市基础设施及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度,搞好协调服务,强化跟踪问效。
大力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完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规划、法规和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强化节能环保执法监督。落实“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及重点企业、重点工程节能降耗,抓好重点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牡丹江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界江界湖、中小河流特别是松花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务求取得明显效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重点推进西部旱田节水灌溉和东部除涝工程,建设西部高产稳产旱作农田和东部粳稻生产基地,巩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树立大食物、大资源、大农业的观念,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加快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扩大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在保持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实施粮牧“主辅换位”,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农村劳务产业。推进农机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强教育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做强做大优势品牌。进一步加强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电网、通信、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农村住房砖瓦化进程,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落实发展县域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扩权强县改革。坚持走主导产业立县、工业经济强县、招商引资兴县、民营经济活县的发展路子。从各县(市、区)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建设富县富民项目,提高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县与垦区、林区、油田、矿区合作共建,拓宽共建领域,扩大共建规模,提高共建层次。
加快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垦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加快垦区发展摆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建设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全面落实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推动垦区由初级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经济为主导向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变,使垦区在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城镇化、科技推广和社会事业进步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
(三)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业,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我省开办分支机构,积极吸引外资银行来我省设立机构、开办业务,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力争在发展民间金融机构上有所突破。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物流知名企业。积极承接外包服务转移,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办好优势特色展会,打造会展品牌。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促进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业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冰雪、避暑度假、生态等特色旅游。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空间布局,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加快商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实现全面振兴的战略性措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层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使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要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放开市场准入,放宽经营领域,鼓励支持民间、社会和外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引导、扶持有基础、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要认真落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和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搭建信息、技术创新、投融资、人才、合作交流、法律咨询服务等平台,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开拓、融资等实际困难;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使非公有制企业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对有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家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要广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支持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带头创业,扶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帮助高校毕业生自立创业,推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鼓励有成就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省创业,吸引省内外人才和归国留学人员发展创业,形成全民创业局面。
(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我省资源、地缘、人才等比较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以开放促发展、促振兴。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扩大进口,优化出口结构。依托对俄口岸贸易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以知名品牌、优势产品为龙头,大力培育机电、汽车、纺织、电子信息、优质绿色农产品等出口主导产业,形成一批规模化的出口生产加工基地,提高我省地产品在对俄出口中的比重。适应俄罗斯贸易政策变化,创新贸易思路,规范贸易方式,提高贸易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积极推动中俄界江大桥建设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创造条件。加快对日、对韩开放战略升级步伐。巩固开发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大力开拓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积极培育南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促进贸易多元化。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进一步推进以沿海地区及东北地区为重点的省际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实现互动发展。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以并购、租赁、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等形式走出去开拓市场。鼓励劳务输出和境外农业开发。发挥我省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方面的比较优势,支持企业到境外承接大型项目建设、石油天然气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建立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
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把大力招商引资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点,到二○一一年实现招商引资额翻一番。创新招商模式,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产业为基础、资源为依托,围绕优势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配套招商和区域经济捆绑式招商,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等专题招商。要高度重视引进大企业、大公司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加快同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合作,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以招商引资拉动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体制机制、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努力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认识发展环境对黑龙江全面振兴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突出抓好以诚信龙江建设为重点的法制、信用、市场、服务环境建设。各级各部门都要强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进一步改善金融环境,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汇集。
(六)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增长从依赖资源向创新驱动转变。
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认真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配套政策,集中力量实施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化工与新材料、农产品优质高产与精深加工、生物技术与医药、环境保护与公共安全技术六大科技专项。加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国际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公共服务六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充分发挥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重大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技术中心,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推进哈尔滨、大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两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中俄科技园区、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以及各级各类园区建设,有效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人力资源。支持中直科研院所和省属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
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形成促进自主创新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应用。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发创新活力的人才制度和政策措施,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环境,造就与全面振兴相适应、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人才队伍。培养、吸引和用好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科技创新人才、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人才、工人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把各方面人才汇集到实现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来。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统筹协调、综合配套、重点突破,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形成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巩固和扩大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做优做强上市公司。积极支持中央企业改革。稳妥地推进省属企业脱钩改制。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等问题。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合理流动机制。建立严监督、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国资监管体系,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和信用担保机制。逐步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抓好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财政、投资、金融、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协调性和配套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扎实有效推进。
四、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大对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被征地农民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力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合理确定、逐步提高、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和落实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良性互动机制和工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政府投入,落实政策,完善制度,逐步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全覆盖。实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加快城乡住房建设和改造步伐。实施城镇低收入群体安居工程,重点开发建设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城市棚户区、煤矿塌陷区、“城中村”改造,五年内在城镇基本消除棚户区。支持农村住房改造,加快林区危房改造,重点解决贫困农民住茅草房问题,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高度关注困难群体。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城市低保、三无对象、流浪乞讨人员和农村贫困户、五保供养对象的救助。进一步完善城市困难群体供热保障制度,解决他们的冬季取暖问题。妥善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继续实施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和农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
(二)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各级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课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在高中以上教育阶段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
加强卫生、体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巩固提高冰雪体育强省地位,办好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依法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推进边疆文化大省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构建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丰富黑龙江特色文化内涵,发展特色艺术,打造文化精品,培育特色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强化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搞好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黑土资源、草地湿地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水土流失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做好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创新和完善基层政权、城镇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形式和内容,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扎实推进依法治省。认真贯彻《依法治省纲要》,优化法制环境。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重点领域的执法监督,强化行政复议功能。按照“五五”普法规划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加强政法工作,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执法水平。规范和拓展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工作。
(四)建设和谐文化,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巩固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普及工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发扬黑龙江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激励全省人民投身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
大力倡导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课堂、进家庭,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道德风尚。深入开展“树立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活动。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热点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和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拓展活动领域,丰富活动内容。把和谐创建活动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镇和“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结合起来。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推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形成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良好局面。
(五)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健全社会管理体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社会建设和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社会组织,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办法,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加强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增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加强平安建设。把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重点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严密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和各种恐怖活动,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加大投入、立足治本,突出抓好煤矿、交通、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城乡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国防建设。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边防建设,积极支持驻军、武警部队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密切军地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五、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要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强保证。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筑牢全面振兴的思想基础。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重点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的学习。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章,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努力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自觉行动。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更好地肩负起黑龙江全面振兴的历史使命。
(二)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各级党政正职,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对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要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核心,切实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要在全省开展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完善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相关制度,切实做到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要努力营造平等讨论、心情舒畅的党内政治生活环境,努力形成党内意志统一、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要着眼于加强领导班子长远建设,注意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
(三)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注重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和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不断提高乡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水平。围绕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和“六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增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能力。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快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步伐,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党建工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落实和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热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保护、调动、激励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和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认真解决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保持高尚情操,把作风建设的成效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转化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锐意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实际行动。要进一步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要进一步树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制度,搞好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用有所成。要进一步树立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刹住只说不做、办事拖拉、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不良风气,精简会议和文件。对确定的工作任务,要明确责任,严格要求,强化督促检查,实行问责制度,确保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使各项政绩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要进一步树立顾全大局、团结共事的领导作风。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权威性、统一性和严肃性,加强团结,合作共事,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要进一步树立艰苦奋斗、情趣健康的生活作风。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之风。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防微杜渐,经受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利诱,永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高尚道德情操。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加强廉政教育,增强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逐步建立起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强化法律监督、审计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健全监督制度,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认真做好巡视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要依纪依法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要尽量教育和挽救犯错误的同志,严格区分犯罪和犯错误的界限,犯严重错误和犯一般错误的界限,犯错误与工作失误的界限,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同志们!黑龙江省是一块有着爱国、奉献、创业光荣传统的土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清正廉洁,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