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信息化步伐 中国上网费用是发达国家10倍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尽管近10年来,中国的信息产业以2-3倍于GDP的速度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但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正面临资费过高、法规不健全、对国外技术依赖过大以及人才缺乏等四大障碍。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使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10%,这一比例是发达国家的10倍。”这是3月26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世界银行在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的协助下,在北大百年讲堂发布《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报告中获悉的。

    报告显示,尽管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和宽带市场,但目前中国互联网使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比重仍然偏高。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国的比例超过10%,是发达国家的10倍,也高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约8%的平均水平。而且,中国的总体电话(固话和手机)普及率只有50%,不仅低于巴西、俄罗斯以及多个亚洲国家,更是与发达国家超过130%的水平相去甚远。

    对此,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政策与规划委员会副主任高新民表示,中国的互联网使用资费的确存在下降空间,而价格下降的关键是市场的充分竞争,但他没有透露下降的空间有多大。

    报告同时披露,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对国外技术依赖过大,面临“技术陷阱”。所谓“技术陷阱”是指中国缺乏自有先进技术,不得不以高价从国外引进;而在努力制定国有标准的道路上,却面临着别的国家不接受中国标准,导致中国标准走上孤立的危险。报告还首次披露:因英特尔反对中国制定的WAPI标准,拒绝生产此种标准下笔记本电脑所必需的无线迅驰芯片,导致这一标准目前被无限期搁置。

    报告指出,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未来5年中,每年只能培养4万名信息技术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而十一五期间,规划需要的此类人才总数要多得多,供需差距巨大。

    此外,人才外流还会加剧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从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中国累计向外国输送58万名留学生,但只有15万人回国,这一比例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